中国荞麦之乡库伦旗何以数字化?
央广网北京3月19日消息(记者 樊瑞)3月中旬的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初春的暖意还未吹拂到这片土地上。风裹挟着沙子一起吹来,吹过黄土覆盖的大片土地。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上,大片平整过的土地等待被种植。在马家洼子村荞麦种植基地旁,四个现代化机器显得有些亮眼,它们是苗情监测器、土壤墒情仪、虫情测报灯、智能气象站,预示着这里将有新的变化。
库伦素有“中国荞麦之乡”之称,产出全国四分之一的荞麦。在此前,如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拉长荞麦的产业链,增加荞麦产业的附加值,一直是当地政府发展荞麦产业中的痛点问题。日前,为了推动荞麦产业发展,库伦旗政府与京东农业科技共同打造了全国首例荞麦行业全链路数字化项目。数字化平台的落地,预计可帮助当地提升荞麦两成的产量,库伦荞麦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库伦旗长于种荞麦
进入库伦旗,就是进入库伦荞麦的世界。从路上到处可见的“荞麦之乡”标语,到酒店里“荞乡”的矿泉水,餐馆里印着“库伦荞麦健康常在”的餐巾盒,都在提醒着人人们荞麦在这里的特殊性。

库伦荞麦(受访者供图 央广网发)
库伦旗位于燕山余脉与科尔沁沙地过度地带,地处北纬42°至43°之间,南部浅山连亘,丘陵起伏,北部坨甸相间,沙海茫茫,属典型的作物黄金种植带、国际公认的荞麦适合种植区域。
库伦旗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品质、创新的产品坐拥“中国荞麦文化之乡”的美誉,素有“中国荞麦看内蒙、内蒙荞麦看库伦”的说法,有长达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荞麦在库伦属于夏播作物,核心种植区域的地块土质疏松,通透性强,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和根系的发育。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库伦荞麦的播种期。
3月15日,库伦旗农牧和科技局局长汤化明向央广网记者介绍,较大的昼夜温差更加有利于荞麦养分的积累,使得库伦荞麦籽粒膨大快,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同时,由于地处内蒙古高原,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使得库伦荞麦具有香味浓郁、略涩微苦的特征,以皮薄、质优、味香而蜚声海内外,已成为远近皆知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仅是库伦人民一日三餐常备的主食粮,库伦荞麦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外市场,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汤化明还指出库伦荞麦营养丰富。荞麦作为一种著名的药食同源小宗粮食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不仅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还含有其他禾本科粮食作物所不具有的生物黄酮类活性成分。
发展荞麦规模化是痛点
目前,库伦旗通过“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燕麦+荞麦”复种等模式,荞麦播种面积最多超过40万亩,年产量达1.2亿斤以上。近年来每年种植荞麦面积都稳定在1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000万斤以上。

库伦荞麦基地虫情测报灯可实时检测反馈病虫害防治情况。(受访者供图 央广网发)
但发展荞麦产业也存在一些痛点问题。库伦旗政府副旗长秦雁指出,一是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还需要加强,生产端大多停留在荞麦产品初加工阶段;二是种植端、加工端和销售端没有产生良性互动,末端收益还没能有效延伸到前端,联农带农的效果还不够明显;三是规模化、科学化种植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荞麦种植地块质量不高且种植布局相对分散,缺少集中连片种植基地。
如今,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荞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选择。库伦旗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荞麦产业的数字化“快车道”。当前,在生产端,库伦荞麦的种植等环节需要进一步实现全面数字化管理,库伦荞麦的生产效率有望继续提升。在溯源方面,库伦荞麦的溯源体系可能还不够完善。溯源体系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来源、生产过程和质量信息,也可以更好地保护、推广“库伦荞麦”这一品牌。
早在2006年,当时的国家工商总局正式公布了库伦荞麦原产地商标认证,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枚原产地证明商标。
同时,当地也在探索延长荞麦生产、加工、销售链条。当地已逐步从米面等初级加工产品向荞壳枕、苦荞茶、保健品等精深开发产品转换,形成荞麦常规加工食品、荞麦特色小吃以及荞麦壳、荞麦花系列产品等三大类19项小类产品。
旗委副书记、旗人民政府旗长王薇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坦言,当地选择大力发展库伦荞麦,是因为相较之肉牛和玉米,库伦荞麦更能形成市场认知,能帮助地方政府打开品牌知名度。
王薇还表示,荞麦产业是当地非常重要和基础的产业,“我认为库伦荞麦和我旗其他农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窘境是一样的,就是虽然产业资源很丰富,但是相关要素相对分散,产业发展层次相对较低”。王薇指出,在推动农牧业发展时,要强调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只有通过品牌的溢价能力,掌握市场话语权,方可实现产业的增值。
落地全国首例荞麦全链路数字化项目
为升级库伦荞麦产业全产业链,近日库伦旗政府与京东农业科技落地一项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全国首例荞麦行业全链路数字化项目,标志着库伦旗荞麦产业正式迈入新阶段。
京东农业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京东将帮助库伦旗荞麦产业实现种植、加工、销售、溯源全过程的数字化支持。
具体来说,双方将在种植环节、加工环节、销售环节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在种植环节,通过构建智慧物联网感知网络,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分析,农民可以获取到更为精准的种植决策建议,为精准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供有力支持;在加工环节,通过实时监测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数字化技术为加工过程提供智能化管理;在销售环节,通过京东平台进行在线销售,库伦旗荞麦产品得以打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帮助农民精准把握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偏好,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营销策略。
此外,该负责人还介绍,双方还将依托京稷溯源平台,共同推动荞麦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数字化溯源体系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荞麦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放心、透明的购买体验。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或查询相关信息,了解荞麦产品的来源、生产过程、原材料等信息。同时,溯源平台将荞麦种植生产全过程数据进行存证,形成完整、真实、可信的数据链条。
王薇指出,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可将农业生产由标准化转向精准化,从信息化转向人工智能化,再加之流通、营销、供应链金融环节上数字化场景的搭建,方可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