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飘香迎丰收


林西县新城子镇万亩荞麦喜获丰收,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田野里往返穿梭作业。王丽娜 摄

金秋染大地,荞麦话丰收。沿着田间小道走进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双兴村荞麦种植地,放眼望去,一株株颗粒饱满的荞麦穗随风摇曳,阵阵荞麦香扑面而来,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田野里往返穿梭作业,一幅美丽的田野丰收画卷呈现眼前。

“今年雨水好,荞麦长势比往年好很多,亩产预计500斤左右,是个丰收年。”村民李有才高兴地说道。

林西县新城子镇万亩荞麦喜获丰收。王丽娜 摄

位于林西县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的新城子镇,山坡地居多,降水量较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这里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种植杂粮的农业传统。

丰收的喜悦。王丽娜 摄

如何依托资源优势,走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新城子镇坚持把发展杂粮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产业来抓,从良种到生产再到市场,对杂粮产业全方位落子布局,通过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五化”引领,不断发展壮大杂粮的种植规模,建设杂粮加工企业,培育市场营销经纪人,打造“老三区杂粮”品牌。同时根据市场的新动向,拓宽线上、线下、会展等新渠道,使杂粮产品销售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

收割机的轰鸣声奏响丰收的序曲。王丽娜 摄

“新城子种植的荞麦以颗粒饱满、面粉精致而出名,我们每年都以高于市场价0.4元/公斤的价格收购村民荞麦、黍子等杂粮。”林西县荣盛达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基地负责人赵丽杰说,收购的荞麦加工生产出荞面产品,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渠道销往全国各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同时基地直接安置劳动力200余人,拓宽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的渠道。

荞麦等杂粮已经成为新城子镇调整种植结构的优势产业。新城子镇党委书记武利说,镇里群众种植杂粮近6万亩,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同时新城子镇深度推进农文旅融合,积极探索“荞麦种植+农产品加工+文旅观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经济”。

远远望去,连绵不绝的田野上,万亩荞麦穗饱满而结实。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肖璐

新闻编辑:莎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