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夜市特色小吃,秋冬吃上一碗特别暖身,好吃得连汤汁都不放过

过完十一大长假不久,全国各旅游城市的机票像坐过山车一样高起后迅速低落了。趁着价格便宜跟朋友约了银川游。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相比较一些西北城市,银川的整体经济发展还是不错的。

银川当地的美食特别多,下飞机便打卡了很有西北特色的羊杂碎。一碗地道的羊杂碎里含有羊肚、羊肝、羊肺、羊肠等,然后再加些面肺。面肺可是个好东西,羊肺至少要清洗数十遍后再往里面灌入满满的面糊糊后扎紧,放入水中煮大概两个多小时才可以呢。面肺入口后有点硬硬的,嚼一嚼又会觉得糯糯的,特别的撑肚子呢。

除了羊杂碎,银川的辣糊糊、手抓羊肉、辣爆羊羔肉......岛岛都挨个吃了个遍。银川还有个超大的夜市,夜市里的小吃更是多得不得了,其中有一样小吃,排着长队很是吸引人。

它叫做“搅团”,这种小吃并不是银川当地的小吃,而是陕西的特色小吃。传说中是诸葛亮当年在西祁屯兵的时候(西祁就是今陕西的岐山县),因为久攻中原不下,又不想撤退;士兵清闲无事,就在那里大力发展农业,以供军粮充足。老吃惯了地方的面食,军中都很厌倦了,也是为了调节军队士兵的想家情绪;于是诸葛亮就发明了这道饭食。不过那时的名字不叫搅团,而是叫水围城。

其实之所以叫做“搅团”,是因为搅团的制作是在水滚时,一手握住棍子搅动,另一手均匀撒面粉,棍子在搅拌的过程中需要不停地顺时针、逆时针的来回搅拌,搅至没有干面粉为止。因此一个传一个,便成了现在的“搅团”。除此之外,搅团还有另外一个好玩的名字,叫做“哄上坡”。很早前,庄稼人下地干活每天早上九点多吃晌午饭,下午三四点吃下午饭,都是为了配合下地干活的时间。一大碗搅团吃得饱饱地,下地干活去却不顶饥,一会就饿......不如晚上来一碗,哄得肚子饱饱的幸福钻被窝......于是,不顶饱的搅团又被叫做”哄上坡“!

搅团根据主料不同,分为荞麦搅团、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老板说荞麦搅团是卖得最好的,一份只要十块钱,果断买了碗荞麦的尝尝。店里的搅团都是提前熬好的,然后持续加热。盛出来的搅团加上蒜泥、葱花、香菜、酱油、醋、辣椒酱等等,全部搅匀后再入口,柔软且很有劲道,相当入味,搅团吃完都会忍不住把带着蒜辣味的汤一起喝掉。据说在西北,还有一种说法:谁家娶的媳妇儿贤不贤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搅团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

不管是荞麦搅团、玉米搅团还是洋芋搅团,虽然主料不同,但搅团的做法都大同小异。不过做搅团记得都不能用不粘锅做,因为要不停地使劲搅动。且搅团,是个费时费力磨性子的活。民间就有:“搅团要好,七十二搅。”的说法呢。

荞麦搅团的做法:将荞麦面适量放入锅中加入凉水搅拌,不要太稠。打搅团,是个费时费力磨性子的活。“搅团要好,七十二搅。”面糊醒30分钟左右,将醒好的面糊慢慢倒入,边倒边拿擀面杖,顺势针、逆时针来回搅动,然后转中小火继续搅动,约20分钟左右便可。

玉米搅团的做法 :玉米粉加上白面粉,再撒入少许盐混合均匀。慢慢加涼水后搅成面糊,面糊醒30分钟左右。锅中加水烧开后,将醒好的面糊慢慢倒入,边倒边拿擀面杖,顺势针、逆时针来回搅动,边搅边把剩余的玉米粉均匀地洒在面糊上,然后转中小火继续搅动,约20分钟左右便可。

洋芋搅团的做法:把洋芋清洗净后后削皮煮熟,晾晒会儿便全部放入石臼中用木锤锤打,直到洋芋可以拉丝便可。记得选洋芋的时候,一定要选淀粉含量较高的哦。

做好的搅团,吃的时候加入蒜泥、葱、辣椒、盐、生抽、醋等等,搅匀了便可以吃了。除此之外搅团的吃法其实还有很多,水围城、漂鱼儿,陕北也有烩搅团、炒搅团和凉拌搅团等多种吃法。

”水围城“的吃法是最简单的。做好的搅团直接捞进碗里,浇上辣子、醋和水,用筷子直接夹起就入口。

”漂鱼儿“的吃法就稍微复杂点。取一大盆冰凉水,然后把滚烫的搅团从漏勺过下,让那沸烫的搅团在凉水中拉成小指粗细的线,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小鱼苗儿状。

其实早前看《风味人间》第一集《山海之间》时,也曾看过洋芋搅团,没想到差不多的工艺竟然还可以制作出各种味道的搅团来,不得不感叹西北美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