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技术看发展促转型 一起到盐源瞧“荞”

9月9日,凉山州盐源县黄草镇大拉箩村,一片片青黄相间的荞麦和燕麦一望无际,籽粒饱满,丰收在望。

在位于大拉箩村的盐源苦荞轻简栽培技术示范园,国家科技特派团盐源团荞麦燕麦产业组组长罗晓玲正在为在场人员介绍荞麦轻简栽培技术要点,研判分析采收时间节点。这是国家科技特派团盐源团荞麦燕麦产业组开展的苦荞轻简栽培技术示范片和良繁基地现场观摩会。

据了解,现场会邀请了州农业农村局、盐源、昭觉、美姑、冕宁、越西、普格等县农业农村局从事荞麦生产的分管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并邀请环太、三匠、惠乔、裕荞等苦荞产品加工企业到盐源县荞麦生产主产区黄草镇大拉箩村、龙塘镇上海村开展苦荞轻简栽培技术示范片和良繁基地观摩,促进各主产县相互学习交流,提升产业水平,进一步推进凉山州荞麦产业发展,同时加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建设苦荞生产基地。

罗晓玲是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凉山综合试验站站长、凉山州农科院正高级农艺师,在现场观摩会上,她对照盐源荞麦详细深入的与各县市参会人员对品种特性、产量、生育期及栽培技术进行讲解和交流。长期以来,她带领她的团队奔走在凉山的山山水水,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的誓言,为凉山荞麦燕麦产业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作为科技特派团盐源团荞麦燕麦产业组组长,罗晓玲介绍起盐源荞麦种植情况更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盐源县高海拔山区宜耕地和轮歇土地资源丰富,荞麦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在盐源建设荞麦轻简栽培技术示范片和良繁基地,目的在于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更好的带动当地荞麦产业发展,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罗晓玲介绍。

“现场观摩会为我们企业与农户搭建了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通过深入原材料产地、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为我们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了更加直接和快捷的信息渠道,让我们能更好的分析研判产销市场形势,用以指导生产、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在收获的季节,我们会到黄草镇来现场收购当地的荞麦”四川环太实业有限公司王正文副总经理说。

到目前,科技特派团已在盐源引入荞麦燕麦新品种53余种试种,观察评判各品种在盐源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并在龙塘镇、棉桠镇、黄草镇、泸沽湖等地建设示范园4个,将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最新成果引入和应用于示范基地,通过规范化种植、富硒营养强化等提升苦荞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引入优良品种和示范园区的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当地荞麦品质、选育优良品种等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通过示范种植,不断提升了当地荞麦种植管理水平,推动传统苦荞生产向现代苦荞产业跨越,助力乡村振兴。文 曹正林 曾成绪 刘乐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