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饲草真的不够用了吗?该用耕地种饲草吗?他们都讲透了
***总书记说,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大食物观要求农业生产既要保证口粮数量足够,又要追求食物种类齐全,在各类食品中,肉和奶是保障人民健康和餐饮水平的重要食材,想要提高肉、奶的产量和质量,必须要大力推动饲草行业尤其是苜蓿业的发展。
1// 饲草行业大发展 让国产牛奶“更多、更好”
几十年来,中国人的牛奶消费量突飞猛进。中国奶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智山的报告显示,1949年,中国人均每年消费牛奶0.4公斤,到1978年时,人均牛奶消费量才勉强达到了1公斤,2002年达到12.4公斤,2012年为31.4公斤,2021年为42.3公斤。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加启在随后的报告中补出了一个与之相关的数据——1990年,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占有量)为3.64公斤,同期,人均白酒消费量(占有量)为5公斤。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奶业发展与祖国共奋进,7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乳制品已经从神圣的祭品、贡品、礼品、补品,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消费品。

在牛奶产量提升的同时,奶牛的单产也有巨大进步,从2010年到2020年,奶牛单产从每头每天产奶23公斤提升到32公斤,乳脂率从2010年的3.68提升到3.92,乳蛋白从2010年的3.25提升到2020年的3.36。张智山说,近10年我国乳品质量、产量持续提升,是多年未有的好成绩,优质饲草、尤其是苜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卢欣石在会议上指出,目前中国人工种植的饲草有32种,苜蓿的种植面积占到了全部饲草种植面积的55%,苜蓿生产占据了饲草产业的半壁江山。从2010年到2019年,国内苜蓿草为牛奶行业提供了840万吨合格的苜蓿干草,相当于提供了130万吨优质蛋白,如果再加上进口苜蓿带来的160万吨优质蛋白,那么在这10年中苜蓿行业共为牛奶行业提供了290万吨优质蛋白。这10年中,全国总共生产了3.4亿吨牛奶,共消耗3330万吨的蛋白质原料,苜蓿为奶业提供的蛋白质占所有蛋白质原料的18.5%。此外,在过去10年中,苜蓿业除了为奶业提供大量优质蛋白之外,还提供了大约850万吨优质纤维,这些优质纤维有助于增加牛奶的产量、延长挤奶期、减少疾病发生。
苜蓿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牛奶的产量提供了保证,也提升了国产牛奶的质量。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加启在大会上说,牛奶中乳蛋白含量的国家收购标准是每百克牛奶含量大于2.95克,但是在20多年前,由于缺乏优质奶牛饲料,国产牛奶蛋白质含量普遍较低,许多奶农生产的牛奶乳蛋白含量达不到收购标准。到如今,大多数国产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达到了每百克含量3.2克,乳脂肪含量达到了每百克含量3.8克,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王加启指出,优质饲草的供给是促进牛奶品质提升的关键性因素。
卢欣石也在大会上说道:“得益于苜蓿等优质饲草产业的大发展,目前中国奶业处在历史最高水平。”
饲草行业的发展为奶业提质增量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两个行业之间的“互动”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供需不平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的牛羊肉和奶类自给率分别保持在85%和70%以上。据初步测算,要实现上述目标,我国对优质饲草的需求总量将超过1.2亿吨,目前尚有约5000万吨的缺口。
缺口怎么补?全国畜牧总站站长王宗礼认为,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各种可耕作土地资源,鼓励实施粮草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根据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选用高产高效青贮饲料作为品种,科学抓好田间管理和收储加工,提高青贮饲料产量和质量,充分满足牛羊养殖场青贮饲料的正常需求,保障奶类和牛羊肉等有效供给。王宗礼表示,作为承担全国畜牧业技术推广的国家级技术支撑机构,全国畜牧总站将全力配合做好粮改饲、苜蓿发展行动、草原生态补奖、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等政策项目的实施,与草业界全体同仁一起,积极推动《“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地落实,充分调动各级技术推广体系的力量,努力做好草业技术支撑与服务工作。
针对供需关系不平衡的问题,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在大会上说:“当前我国饲草产业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近几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均对苜蓿等饲草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他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全面实施《“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各类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持续提高苜蓿等优质饲草生产供给能力,促进饲草供应与牛羊养殖规模、饲养模式相匹配,更好满足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饲草需求。
第二个问题是空间不集中。会议上,张智山指出,目前行业中存在着饲草种植区域与奶牛养殖企业相距甚远的问题,这极大地增加了饲草的流通成本,张智山说,基于我国奶牛养殖企业,大部分没有充足的饲草饲料地,应积极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坚持饲草供给以就近为主。饲草种植方和奶牛养殖场双方应签订购销合同,包括地块面积、种植品种、收购价格、有机肥消纳等,应努力将农牧结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合作等理念落到实处。
第三个问题是分级标准不明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李胜利教授认为,目前我国饲草行业存在着品质分级比较模糊的问题,这对于奶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为奶牛跟我们人类不一样,人可以今天吃个面条,后天吃个烙饼,大后天吃个饺子;奶牛不行,它需要相对一致的饲料原料,如果饲草的品质忽高忽低,会影响奶牛的采食量。李胜利说,我们需要通过行业的联动,将饲草明确分级,为养殖企业提供标准一致的饲草。
2// 饲草就是粮食
从1980年到2010年,我国人均的口粮消费下降了28.5%,到2020年,人均消费口粮已经下降到了每年141.2公斤。在口粮消费持续下降的同时,肉蛋奶的消费在持续上涨,从2013年到2020年,肉蛋奶人均年消费上涨了20%以上。可即便如此,中国的肉蛋奶人均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肉蛋奶消费量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随着肉奶蛋的消费持续上升,对于饲料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目前,国内养殖企业谷物和大豆的综合饲用占比超过了50%。如果保持这样的饲料结构不变的话,到2035年,我国玉米饲料的缺口将超过8800万吨,大豆饲料的缺口将超过1.24亿吨,粮食压力非常大。

谷物和大豆既是人的粮食,也用来喂养牲畜,当它们的产量跟不上市场需求时,就会出现“人畜争粮”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力发展饲草种植是一条出路。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杨富裕教授在大会上给出了一个数据:2017年,美国禽畜饲料中饲草的占比为——奶牛61%,肉牛83%,就连猪都有14%,而我们国家是20%左右。杨富裕说:“(我国养殖业中)该吃草的动物都不吃草了,改**料了,(导致)饲料给动物能量和蛋白的摄入比重不匹配。” 杨富裕进一步指出,我们应该扩大饲草在饲料中的占比,因为同样的水土资源,如果生产优质饲草,产量要比谷物多3到5倍,蛋白质比谷物多4到8倍,一亩优质高产苜蓿提供的蛋白相当于两亩大豆。所以,用饲草喂养牲畜,既是更经济划算的选择,也是更符合动物生理需求的选择。
杨富裕认为,目前我国用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可以用来种植饲草的土地资源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南方15个省区有6亿土地非常适合种植饲草,但目前仅有30%得以轻度利用,40%完全没有利用。杨富裕说:“如果我们开发其中的1/3用于种草养畜,每年可以生产优质饲草7000万吨,相当于节约了1500万吨饲料粮。”
随着“饲草就是粮食”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认可,饲草产业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但目前的饲草产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处长黄庆生看来,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饲草产业的功能定位未达成共识,发展有顾虑;种草地块达不到规模化、标准化要求;良种支撑能力不强,大部分品种抗逆不丰产,良种扩繁能力不强,总量供给不足;机械化程度偏低,国产机械可靠性、适应性和配套性较差,缺乏适宜丘陵山地人工种草的机械装备。

黄庆生说:“尽管‘立草为业’说了很多年,到现在仍然是‘有草无业’。”对于苜蓿产业发展而言,它有四个关键要素:第一个是市场,产不足需,缺口很大;第二个是主体,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规格差异大;第三个是科技,良种支撑不强,机械化水平不高;第四个是空间,好地种植受限,边际土地产出不佳。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挑战?黄庆生认为,最重要的、最核心的还是需要提高饲草产业的战略地位。怎么提高?要通过多方面呼吁,首先要把“饲草就是粮食”这个理念传递给更多人。其次,要通过对政策的及时解读,打消人们发展饲草产业的顾虑,例如: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也就是说,饲草饲料的生产并不排斥之外,一般耕地是可以种植饲草的。但目前来看,很多人对政策还不太了解,对于种植饲草存在顾虑,因此需要行业内的专家站出来及时解读政策、打消顾虑。

全国畜牧总站站长王宗礼在会议上也表示,今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第一个针对全国饲草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对发展以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为代表的现代饲草产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路径和措施。他说:“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树立‘饲草就是粮食’的大食物理念,把苜蓿等饲草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3// 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
目前,我国70%的奶牛牧场使用苜蓿喂养奶牛,每头奶牛一年要消耗1吨苜蓿,国产苜蓿供不应求,需要进口大量苜蓿草填补缺口。2011年,我国进口苜蓿草27.6万吨,到了2021年,已经增长到178万吨。虽然在过去10年中,苜蓿草的价格比较稳定,始终维持在380美元左右,但是今年,苜蓿草价格暴涨,可能会达到500美元左右,大大增加了畜牧业企业的经营成本。
除了苜蓿之外,其他进口饲草也深受国际市场形势变化的影响,以燕麦草为例,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共进口燕麦干草3.1万吨,比2021年同期下降了70%,但进口量下降并非因为我们的缺口补上了,而是因为受到俄乌冲突等国际事件的影响,欧洲对华燕麦草出口量断崖式下跌,同时澳大利亚具有燕麦草进口许可证的企业也从28家减少到两三家。进口量急剧缩减,造成了燕麦草价格的上涨,2021年一吨燕麦干草的进口价为370美元左右,今年涨到了460美元。
目前,我国草产品进口总量达到了204.5万吨,同比增加19%,随着我国进口饲草的数量越来越多,受到的来自于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也随之提高了。因此,张智山在大会上明确指出:“(饲草)绝不能依赖进口。”

事实上,除了饲草之外,我国的饲草种子也需要大量进口。2021年,我国草种进口量为8.36万吨,同比增加21%。克劳沃(北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自学在会议上指出,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草种的进口量和进口额连续10年呈现增长的趋势,包括燕麦、黑麦草、三叶草等六大类草种的进口量尤其巨大。刘自学说,我国草种贸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贸易逆差在逐年扩大,每年需要进口8万吨,但出口量只有几十到几百吨。二是进口市场高度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丹麦、新西兰、阿根廷以及澳大利亚。三是草种市场供不应求,即便有这么大的进口量,但仍有一半以上的缺口。因此,我们有必要大力推行草种繁育,摆脱进口依赖。
大力发展饲草种植及种植培育,不仅有利于国内行业应对来自于国际饲草市场的冲击,还有利于帮助我国应对正在浮出水面的全球粮食危机。以玉米为例,在俄乌冲突以前,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达到了824万吨,基本占到我国玉米进口量的1/3,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来作为饲料的。俄乌冲突开始后,玉米价格一直高位,再加上整个世界处在通胀状态,很多国家如对粮食出口的限制,其他粮食作物的价格也都普遍上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扩大饲草产业的规模,降低对饲草及粮食作物的进口依赖,是非常有必要的。
4// 话说小麦青贮
青贮饲料收获、加工机械设备也是限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这类机械的国产化率较低,而且国产机械设备普遍存在作业效率低、损失率高等问题。此外,商品化青贮添加剂更是几乎被国外产品垄断,国产青贮添加剂的市场占有极为有限。
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我国的青贮饲料生产与需求严重脱节,因而造成了青贮饲料供应量不足,商家“病急乱投医”,大量收购本不适合、也不应该用来做青贮饲料的青小麦,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广泛的争议。
想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行业整体布局上下功夫。
一是要做好原料基地布局,确保青贮原料生产和质量安全。由于青贮原料收获、处理、运输、加工调制等环节要求越快越好,青贮过程越长,青贮饲料营养损失越多,青贮饲料质量越差,所以在选择青贮原料生产基地时,要重点考虑基地土地条件、基地环境条件、基地交通运输条件,确保青贮原料生产和质量安全,便于运输。
二是注重原料栽培、收获等环节的科学化管理。栽培环节,包括品种、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用药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贮原料的营养成分、质量安全和生物产量,也就决定了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及质量。因此,要根据青贮加工对原料特性的要求,合理、科学地开展青贮原料的栽培管理,严格质量控制标准,严防青贮原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和进入。
三是做到农艺农机配套,实现全程机械化,以提高青贮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四是做好青贮作物的抗病防灾工作。此次“青贮荒”,主要原因就是病虫害和农业灾害导致了青贮作物大量减产,从业者应该吸取教训,做好青贮作物的抗病防灾工作,只有青贮饲料能够稳定、足量供应,才能保证行业的稳健发展。
作者:戈旭皎
END

优质农产品杂志:《优质农产品》杂志官方账号,聚焦品牌农业建设和优质农产品开发
欢迎关注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