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业宣布收购大麦 持续深耕线下娱乐市场
9月19日,阿里大文娱集团旗下的阿里影业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了一项股份购买协议。根据公告,阿里影业计划以1.67亿美元(大约13.07亿港元)的价格收购Pony Media Holdings Inc.旗下经营“大麦”品牌的全部股权。
这一消息在资本市场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昨日,阿里影业的股价在开盘时上涨了7.27%,报0.58港元,成交额达到了796.5万港元。该股甚至在交易日内一度涨至0.6港元,创下了近6个月以来的最高价。
摩根士丹利对这次收购的解读认为,阿里影业收购大麦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催化剂。他们指出,阿里影业可以通过整合大麦的高增长演出票务业务,加强电影、演出、剧集、知识产权等广泛娱乐业务。此外,电影和演出票务平台之间存在巨大的协同效应,例如淘票票最近推出了淘麦VIP评分产品。
众所周知,多年来,阿里大文娱逐渐形成了阿里影业、大麦、优酷三大主营业务并行的格局。根据犀牛君的观点,阿里影业此次“收购”大麦似乎明确了其在“新娱乐旗舰平台”的发展方向。未来,资本市场也将关注优酷是否能够被纳入这一新战略的激动点之一。
阿里影业、大麦珠联璧合
资本市场的反应明显表明,阿里影业与大麦的合并带来了众多优势。首先值得强调的是,这次阿里影业进行的交易实际上是一笔性价比极高的交易。
回顾当初阿里巴巴集团收购大麦的历程,可以看出这并非易事。2014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以1.33亿美元购得了目标公司32%的股份,随后于2017年3月以3.93亿美元收购了其余股份。粗略估算,阿里巴巴集团总计花费了大约5.26亿美元来完成大麦的收购。相比之下,阿里影业此次以1.67亿美元的收购对价仅占当初集团收购成本的31.75%,不论如何看,都可以说是一笔极具价值的交易。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表示:“在本次交易之前,我们已经通过独家委托运营服务协议与大麦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积累了超过2000万名淘麦VIP会员。完成这次交易后,我们将继续整合产业资源,扩大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最终为我们的客户和股东创造价值。”
至于阿里影业为何坚定决定进行这次收购,其中的主要原因在收购公告中已经清晰呈现:
首先,大麦作为一家现场演出供应商,主要经营演出票务、内容投资制作、演出宣传和现场服务等业务。其平台注册用户数量超过1亿人,已累计服务了180万场演出。通过收购大麦,阿里影业能够进一步扩大其在娱乐产业的业务范围,提供更多多元化的娱乐产品和服务。
实际上,近年来,阿里影业一直在积极推动对大文娱产业链的全面覆盖。这次与行业顶尖的演出服务提供商大麦合并,将极大地促进阿里影业深度整合电影和演出两方面的资源,从而创造更多新产品和新服务。
其次,阿里影业还能通过扩大“大麦”品牌在活动主办及推广、场地运营以及艺人经纪等现场娱乐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其线下娱乐业务的品牌知名度。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多年来在电影和院线业务方面的深耕,阿里影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活动主办及推广、场地运营以及艺人经纪等领域。这些资源将反哺给大麦,必将为“线上票务平台”大麦在拓展线下市场方面带来新的商机。
相反地,收购大麦将为阿里影业带来现场娱乐方面的收入增长,这将促使阿里影业的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并拓展其IP变现渠道。
毫无疑问,演出市场是今年后疫情时代增长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因此,今年线下娱乐行业的强劲复苏将显著推动大麦的票务销售增长,这将从根本上改善阿里影业的收入结构。与此同时,阿里影业近年来制作的多部电影IP也有机会与演出产品进行多维度的合作,从而创造更多元的联动效应。
阿里大文娱绝地反击
从宏观角度来看,阿里影业此次收购大麦可以视为阿里新一轮文娱业务重组的阶段性成果,这一举措彰显了阿里大文娱再次扬帆起航的坚定决心。
根据阿里影业的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后,阿里影业将与Pony Media合并,定位为阿里大文娱集团的线下娱乐旗舰平台。这也意味着,阿里将大麦从集团层面移至了阿里影业旗下进行运营。
在过去的十年中,阿里经历了多次组织结构的调整。今年三月,阿里宣布启动了“1+6+N”的组织变革,这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根据不同业务类型,阿里成立了六大集团,包括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和大文娱。
在这几大业务中,阿里大文娱一直相对低调。在过去的十年里,阿里大文娱一直未能实现盈利,直到今年二季度才迎来了一次引人注目的盈利表现。
当前,阿里大文娱包括阿里影业、大麦和优酷。阿里大文娱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引人注目的转机,首先是因为抓住了线上线下娱乐业务的强劲复苏机会,加大了内容投入。今年,阿里影业参与制作了12部电影,其中8部已上映,总票房达到112.2亿。其中,阿里影业是8部电影的主出品方,总票房为36.76亿;同时,他们也是5部电影的主发行方,发行总票房为49.67亿。
其次,阿里大文娱持续进行业务整合,以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过去,阿里大文娱拥有多个业务板块,但其中许多并没有良好的经营表现。阿里大文娱果断决策,进一步精简业务范围,采取了降本增效的措施,最终只保留了阿里影业、大麦和优酷这三个核心业务板块。今年成功扭亏为盈的情况证明了阿里的选择是行之有效的。
此外,阿里也通过AI技术来赋能大文娱业务的发展。不久前,吴泳铭接任阿里的CEO,并明确了将AI技术应用于各个阿里业务的用户场景,以实现**的AI技术应用。
现在看来,AI技术也在阿里大文娱业务中发挥了作用。最近,妙鸭相机成为了网络热点,这是一款基于AI技术的写真生成工具。据了解,妙鸭相机是阿里大文娱孵化的内部项目之一。
阿里大文娱集团的CTO郑勇曾在媒体采访中谈到了大文娱在AI时代的战略布局。大文娱的AI核心战略包括To C的AIGC(例如妙鸭等项目)和To B的影视工业化。大文娱的业务涵盖了影视制作、宣传推广等全流程。郑勇表示:“我们会围绕各个环节,利用AI技术进行改进,这也是我作为CTO的主要任务之一。”
同时,阿里大文娱也在促进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合作。例如,今年7月20日,优酷宣布将“酷喵VIP”更名为“优酷SVIP”,其中包括每月可领取淘麦VIP会员,享受电影演出购票优惠、买一送一等特权。
文娱行业激烈厮杀
文娱市场一直是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等平台的主场,市场已经呈现出饱和的态势。现如今,抖音、快手、美团等新兴玩家也积极进入这个领域,泛文娱行业的竞争势必会变得更加激烈。
就在一个月前,抖音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成立了全新的文娱部门,将直播节目(包括赛事、演唱会等)、音乐、综艺、影视剧、明星等多个业务整合到一起,以更统一的规划推动抖音文娱的商业化进程。
抖音起初以内容起家,凭借其庞大的用户流量,但在流量已经饱和的时代,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大文娱则成为了将流量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有效方式。抖音在最初选择了音乐领域进行尝试,然后扩展到网络文学市场。然而,今年抖音文娱的重心已经转向了影音领域,特别是在短剧、综艺和直播等领域,着重推进内容的商业变现。
快手也在秘密加大文娱领域的投入。今年6月底,快手娱乐发布了夏季计划,公开了包括明星、短剧、纪实等六大IP内容策划在内的夏季计划。如今,快手娱乐生态已经覆盖了七大内容品类,包括明星、影视综艺、短剧、自制IP、娱乐号、搞笑和纪实。
美团也在其应用程序内推出了小说书城、短剧、游戏等多项功能。
从长视频平台到短视频平台,大文娱领域的竞争已经异常激烈。可以预见,阿里在文娱业务领域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阿里文娱正在不遗余力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应对这一挑战,并不断强化其业务能力。
总之,综合来看,阿里文娱需要持续调整其内容生态和商业模式策略,以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坚定步伐,迈向更广阔的前景。
(触手可及的全球并购投资交易资讯管家)
热
什么最爱搜资讯
资讯 · 独家情报
无限制查看所有资讯和独家情报
定制化内容 · 资讯
享受订阅服务,定制感兴趣内容
独家定制 · 优质项目
按照需求,一对一定制优质项目
线上申请 · 线下对接和撮合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我们会协助您开通账户
并定制个性化并购咨询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