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在日出东方的中国,高粱被幻化成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载体,承载着东方品格与酒魂信仰,让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版图弥漫着酒香,造就中国酿酒历史的璀璨。

绿水环绕的村落总是洋溢着阵阵醇香,这令人神往的芬芳便来自佳百年酒厂。酒厂依山而建,层峦叠翠、山水秀美,一声鸡鸣就能唤醒这片地方,现代化的生活,没有带走这个村落的古朴。此时,佳百年酒厂内一粒粒糯红高粱正经历着酱酒繁杂酿造工艺的第一环——下沙,堆积发酵,开始一段传奇蜕变的旅程。

蒋厂长对这一批酱酒品质信心百倍,因为高粱相比去年产量更高,且颗粒小、皮厚、饱满,淀粉含量高,经得起酿酒过程中的多次蒸煮。而这一切,得益于蒋厂长多年来对原料品质的极致追求,将佳百年酱酒品质第一车间放在田间地头。

12年磨一剑,对理想保持坚定

如何酿一瓶好酒?酿酒所用的粮食,就是问题的首要答案。

众所周知,对于酱酒来说不是随便拿一种高粱就能用来酿造的,而酿酒专用红缨子高粱对地理环境有极高的依赖,想要在当地大量种植,并非一日之功。

年轻时的蒋厂长和同龄人不一样,踏实、沉稳,十余年坚持不懈在当地种植红缨子高粱,并始终保持热爱。为了从源头保障酱酒品质,他带着团队将工作扎进田间地头,开发了一片试验田,记录播种的时间、天气、气温、土壤酸碱程度,并从土壤优化、品种选育、机械化改造等不同环节进行优化,苦心钻研12载,终于培育出两系法杂专用酿酒糯高粱,颗粒饱满、富含92%支链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配比恰到好处,且含有一定量的单宁,能抑制有害微生物,提高出酒率。研发出的新品种,能更好的适应佳百年专用种植基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在长势、抗病虫害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

目前,佳百年酒业已建立专用高粱基地,统一田间管理,每一户高粱种植户,都要经过酒厂提供的种植培训,按照农业标准化规程进行种植,为了确保酒的生态特性,从播种、苗期栽培、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遵循传统的耕作技术,人工除草、人工施肥,杀虫用“杀虫灯”,全程确保无任何农药、化肥等侵入,出产的高粱做到真正生态绿色。

既是高粱种植专家,也是酿酒大师

什么是工匠精神?有人说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前提是要保持敬畏与热爱,以匠人之赤诚,做好本分。

年少时期的蒋厂长便开始接触酿酒,耳濡目染下,热爱酿酒的蒋厂长开始拜师学艺,到如今被熏蒸微黄的皮肤、布满双手的老茧,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唯一不变的是那颗想要将真正好酱酒献给全国酒友的心。

在拥有现代化酿酒设备的今天,蒋厂长依旧亲力亲为,手工把控每一道工序细节,专注于把“酿酒”做到极致,将先辈传承的工艺和经验深深印刻脑海,身体力行。“酒的酿造七分天成,三分人力,出窖、碎糟、上甑、取酒、下甑、摊晾、加曲......一百多道工序,大家一定要细致认真,哪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口感便是天壤之别。”蒋厂长一边工作一边和其他酿酒师说道。这些工序听起来只是一个个简单的名词,却只有酿酒工人知道这中间需要经历多少辛苦,比如刚下甑的酒糟温度很高,即使脚被烫到起泡,酿酒工人也要尽快将酒糟摊晾、拌曲收堆……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在二十余年与酒打交道的时光里,蒋厂长将职业变成一种习惯,衷于且精于此,同时也赋予了酒太多感情和精力,从意气风发的小蒋到今天的蒋厂长,身份、称谓转变的背后是一个酿酒大师岁月的见证。

因为对粮食保持敬畏,所以苦心钻研酿酒专用糯高粱,提高出酒率;对工艺保持敬畏,每道工序精益求精,守护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对质量保持敬畏,苛求品质、追求卓越,为老百姓酿喝得起的好酱酒。

在蒋厂长看来,他的一生中,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条道路有尽头,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去拼、去闯,日复一日匠心精酿,坚持做诚实人、酿良心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