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的早矮密栽培法,需要的技术要求,老农和你谈谈经验

卓辉今天来说说高粱早矮密栽培法的技术要求,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 选择适宜的品种:

要选用早熟矮秆的品种。因黑龙江省气候冷,不同年份气温变化很大,在低温年份生育期的活动积温比历年平均值能减少200℃以上。秋霜迟早的变化也很大。为了保证稳产,选用品种时对生育期天数及其所需活动积温必须留有余地。要求生育期比一般年份余有15天以上,活动积温余有200℃以上,株高120厘米以下。现在可供大面积应用的品种有龙辐粱一号和宁梁号。

龙辐粱一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通过辐射处理选育而成的新品种。特性为早熟,生育日数105-110天;要求活动积温2300℃左右;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好,叶片上举;株间相互遮光少,适宜密植。抗病,活秆成熟,无早衰现象。这个品种的种子只要搞好防杂保纯的繁殖工作就可以直接利用,不需制种。适应在松花江、绥化地区和嫩江地区南部等第一、二积温带栽培。

宁粱一号: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引入品种。生育期95-100天,要求活动积温2100℃,株高80厘米,秆强不倒伏,抗病,适合无霜期115天地区种植,在我省第三积温带、一些半山区和三江平原可以种植。

2. 整地:整地是为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调节水分和减轻杂草的为害。深耕结合施肥,使耕层深厚,土壤疏松,土壤孔隙度增加,对高粱的生长发育有着促进作用。但是我省春季多风少雨,经常干旱,土壤过于疏松又不利于种子的发芽。在种子发芽和出苗阶段,土壤呈比较紧密的状态,种子可通过土壤毛细管获得水分,对发芽和出苗是很有利的。反之,如果土壤过于疏松,播种后,土壤空隙度大,阻碍深处的土壤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土壤上层的水分蒸发掉,得不到水分供应,就有不能出苗的危险。

因此,土壤耕翻,秋翻比春翻好,伏翻又比秋翻好。春季风大,蒸发量很大,要避免春季翻动土层,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在有深翻基础的前茬作物(大豆、玉米)种高粱时,实行原垄播种。在没有深翻基础的茬口种高粱,应进行秋整地,秋翻后要立即整平耙细,达到适于待播状态,准备用来平播高粱。对于必须进行春整地来平播高粱的地块,要在早春返浆前进行顶浆耙茬,并且连续作业,把地耢平,以利保墒。

3. 播种:

(1) 适期播种高粱播种不要太早,太早容易发生粉种瞎地现象。要在地表下5厘米的温度稳定在7℃以上,还未煞浆的时候进行播种,一般在4月末到5月初进行。播种期要抓住"寒尾暖头",因黑龙江省的春季气候是寒暖交替,即寒流袭来时要降温数日,过后又升温,暖和数日又降温,常称这为"三寒四暖"的特点。高粱播种要在寒流刚刚过去,即将开始转暖的时候立即播种。播种后,气温逐渐升起来,种子在数日气温较高的条件下,便开始萌动,已经萌动的种子再遇低温也不会粉种。地势低洼的土地,不要早播种。低洼地的温度低,早播不早萌动,种子在低温的土壤中停放时间较久,容易腐烂发霉产生粉种。

(2) 播种深度高粱种子粒小,应注意播种的深度。播浅了因春季风大,地表蒸发量大,容易落干,不能出苗。如果播种过深覆土太厚,芽鞘出土困难,会造成缺苗。播深了,芽子在拱土时消耗内部营养太多,出土的幼苗非常细弱。一般播深不能超过6厘米,最适宜的播种深度是3-4厘米。

(3) 播种方法适合早矮密栽培法的播种方法有以下三种方法:

垄上双条播:要在秋起垄或大豆茬的原垄上,用黑嫩号杯耙进行垄上双条播。一般垄距70厘米,垄上双条的条距12厘米。播种时,如果垄上的千土层较厚,可先去干土后再播,播深5厘米,覆严土,镇压,后播深成为3-4厘米。

平播:在质不粘重,地板干净,杂草较少的秋翻地块,用机引24行播种机进行条播。行距30厘米,播深4厘米,镇压后保持3厘米。这种播法不能进行中耕,须用人工锄草或化学药剂除草。

三条带状播:在已经整平的地上,使用24行播种机播种。将开沟器调成每三个为一组,成为二条窄行。行距为35-40厘米,两组之间留一条行距为60-70厘米的宽行(可做为中耕作业的拖拉机轮道),形成140厘米播幅内有三条苗眼,这三条苗眼呈一带状,即每间隔一个宽行就有两个窄行。这种播法的优点是植株的分布比垄作的要好一些;能用拖拉机进行中耕作业。高粱早矮密栽培法的技术要求,卓辉今天就说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