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鹿网讯涿鹿县地方语言研究会编撰了《涿鹿方言汇编》一书,目前还未正式印行,现授权“微搜鹿公众号”予以发布,面向涿鹿社会各界和关心涿鹿地方文化的人士征求意见和建议,进而促进编者今后更好地充实和完善,将《涿鹿方言汇编》编撰成了解涿鹿地方方言特色的工具书。
今天发布第三卷《涿鹿方言大辞典》中的第六章第五节。
第三卷 涿鹿方言大辞典
第六章 其他片区方言词汇
第五节 赵家蓬方言北区词汇举例
(选自《涿鹿方言探究》,东灵〔赵家蓬村王建国〕)
赵家蓬方言北区包括河东镇和谢家堡乡两个乡镇的方言(原河东乡、谢家堡乡、千树底乡)。位于南山区(原赵家蓬区)的北部,俗称“北乡区”,当地方言是以涿鹿方言为基础的边境混合方言,总体与涿鹿县城方言语音略微近似。由于其南部相邻官话方言的保定语系,其入声具有舒化现象。与涿鹿方言相比,语调偏软,发音犹如桦木,硬中带软,软中带硬。另外,词汇差异也比较大。辑录部分词汇如下。
(1)天文地理方面
◎城墙:指长城。
◎大湖、小湖:指山沟瀑布下的水坑。
◎地动:指地震。
◎发哦河:指发大水。
◎佛爷、日头:太阳。
◎河槽:指河床、小河。如:河槽发大水了。
◎后佛爷、月亮爷、后天爷:指月亮。
◎绛:指彩虹。
◎康结沟:指康家沟,村名。
◎龙不哦:指泥石流。
◎马虎湾:指聚集浑水的大水坑。
◎蒙蒙雨、牛毛雨:雨下的细,既细雨。
◎年根:指悬崖底下。
◎年头、年嘎达:指悬崖。如:从年头上跳下去。
◎盆来:指赵家蓬区区域。
◎坡:指山。如:出坡。
◎闪红尖:太阳刚露头。
◎上明幼:指上明峪(yù),村名。(南)
◎上头沟:指深山区。
◎天九山:指天桥山,在涿鹿南山区。
◎疃来:指上、下疃。村名。
◎旋风鬼:指旋风,龙卷风。如:那个大旋风鬼。
◎张过庄:指张各庄。村名。
(2)时令方面
◎黑结、赶黑儿:晚上。
◎今儿个、只个:指今天。
◎明儿个:指明天。
◎前儿个、外后儿:指大前天、大后天。
◎清早:指早晨。
◎秋凉:指立秋后。
◎杏黄:指杏熟收获季节。如:杏黄、麦黄时候。
◎夜儿个:指昨天。
◎掌灯:指傍晚。如:天掌灯时候我进家了。
(3)动植物方面
◎把测:指鲤鱼。如:嘿!这条大把测。
◎班策子:指地鼠。
◎棒骨碌:指玉米轴。
◎棒秧子:指玉米秸。
◎奔达木子、树奔子:指啄木鸟。
◎不不英、不不绛:指蒲公英。
◎臭姑姑:指布谷鸟。
◎臭橝子:指臭椿树。
◎醋溜溜:指沙棘。
◎大策扁子:指大杏扁。
◎大黄米:指黍子;小黄米:指硬谷。
◎大芥肚:指懒蛤蟆。
◎刀愣:指螳螂。
◎倒栽柳:指椽柳。
◎得漏:指地葫芦。
◎儿马:指公马。
◎钩钩鱼:指黄鳝。
◎姑姑娘:指蚕。
◎寒德:指寒号鸟。
◎花媳妇:指瓢虫。
◎黄处狼子:指黄鼠狼。
◎黄瓜鱼:指黄花鱼。
◎鸡蛋花:指杜鹃花。
◎骒马:指母马。
◎苦菜:指升麻。
◎郎猫、米猫:指公猫、母猫。
◎捞鱼鹳:指鹳鸟。
◎老过:指乌鸦。
◎老毛熊:指熊。
◎狸么猫:指灵猫。
◎蚂愣:指蜻蜓。如:蚂愣蚂愣过河来,媳妇媳妇敲锣来。
◎马格达:指百灵。
◎牤牛:指公牛。
◎蟒静:指蟒蛇。
◎毛哥亮、矂毛羊:指松鼠。
◎毛狼子:指狼。
◎卯羔子:指蛇。
◎蜢子:指蚊子。
◎青枣:指猕猴桃。
◎**:指公羊。
◎山羊:指黄羊。
◎山药、赛药、伞药:指马铃薯。
◎闪蛋花:指山丹丹。
◎甜九菜、曲曲菜:指苦菜。
◎窝漏子:指野鸽子。
◎五音哇:指蝉。
◎向日葵:指葵花。
◎小龙:指蛇。
◎蝎母此子:指蜥蜴。
◎写巧:指喜鹊。
◎牙猪子:指公猪。
◎延萱:指香菜。
◎蝇子:指苍蝇。
◎油论、油汉:指蚜虫。
◎鱼羔子:指小鱼。
◎月饼福:指蝙蝠。
◎张富牛:指蟑螂。
(4)人体方面
◎奔楼、迷脸古:指天庭,即脑门。
◎波愣盖、各气盖:指膝盖。
◎脖梗子、脖介梗:指脖子。
◎胳节落子:指腋窝。
◎酣啦啦、哈喇子:指口水。
◎黑漕、黑皴:指身上备的污垢。
◎后腿弯子:指膝盖后部。
◎后眼窝:指后脖梗。
◎踝子疙瘩:指脚踝。
◎脚板子:指脚。
◎脚丫子:指脚趾。
◎嚼牙:指智齿。
◎天花板:指上额。
◎天灵盖、囟门子:指头前顶。
◎小便:指男女生殖器。
◎牙槽骨:指牙龈。
◎眼睛日:指眼珠。
◎眼眶骨:指眼睑。
◎眼则毛:指眼睫毛。
◎腰壳廊子:指后腰里面。
◎嘴岔子:指嘴角。
(5)饮食方面
◎熬锅水:指开水。
◎棒棒腿:指玉米面馍馍。
◎棒彩子:指玉米粒粥。
◎扁食:指饺子。
◎勃勃:指馍馍。
◎擦子拉汤:一种菜面条。
◎定缸锯子:指莜麦面壳娄。
◎粉圪蚪:指用漏粉瓢漏的凉粉。
◎钢炉饼子:指烧饼。
◎馃子:指用白面炸出的一种食品,人们称麻叶。
◎海菜:指海带。
◎盒漏:指饸饹。
◎饸饹头子:指点心中的芙蓉糕。
◎忌讳:指醋。(南)
◎靠山帮:指用玉米面做的锅贴饼子的一种食品。
◎老汉靠墙:指玉米面贴锅。
◎毛糕:指黄糕。
◎牛牛饭:指大米饭。
◎炮石溜锅:拌疙瘩。
◎皮脸饹馇:指做饭时锅里糊锅的部分。
◎温乎水:指不冷不热的水。
◎稀饭:指稀粥。
◎腌菜:指咸菜。
◎油炸鬼:指油条。
◎杂饼子:用***掺玉米面制作的圆扁型食品,形似月饼。
(6)农业方面
◎拔地:指锄草。
◎耙地:用牛拉的一种用荆条编的“盖”把地磨平整。
◎棒茬子、把桔:指玉米茬。
◎出工、上工:指劳动。
◎刺地:指用锹翻地。
◎地半子:指农田的边边沿沿。
◎薅地:指锄地。
◎汇地:指用水浇地。
◎豁子、耧:相当于播种机。
◎耩谷子:指播种谷子。
◎经地:指耕地。
◎荆笆:用湿木条编织的一种相当于篱笆的栅栏。
◎连结:指打谷子、豆子用的连枷。
◎罗山药、溜红薯:指寻找。如:罗山药、罗玉米等。
◎撇棒子:指掰玉米。
◎泼粪:指把粪肥撒开。
◎扑地:指用火烧地,既烧荒。
◎钳高粱:指用镰刀割已熟的高粱头。
◎扇颤:指风车。
◎拾得:指收拾、整理庄稼。
◎掏羊圈、出羊圈:指把羊圈里的粪肥起出来。
◎凿黍子:指收割黍子
◎凿镰子:指收谷子、黍子用的一种工具。
(7)生活方面
◎布衫子:指单布衫。
◎藏门门:指捉迷藏。
◎藏手:指冬天把双手分别塞到相对的袖子里。
◎车马店:指旅馆。
◎单轮车:指独轮车。
◎地宫:指地基。如:砸地宫,就是筑地基。
◎斗盆:指大瓷盆。
◎二饼子:指摩托车。
◎二杠:指撬杠。
◎房壳廊子:指没有顶盖的房子。
◎风呼噜:指孩子们玩的风车。
◎风欠、韛( bài):指风箱。
◎袼便:指袼褙。把布层层沾起,做鞋和鞋垫用。
◎锅撇子:指用锅帽草编织的锅盖。
◎后楼、茅厕、茅坑、茅缸、茅厮:指厕所。
◎花篓:指背篓
◎火龙套、龙帽:指用海泡石捏的火炉。
◎鸡鸟子:打渔用的筐篓。
◎讲子:指巷道。
◎净辟:指笼屉。
◎阔乱子:指土窑处。
◎榴生:指野生的植物。
◎罗罗尘:指灰尘。
◎麻号:指吓唬人的鬼。
◎门歇官、门侧管:指门拴。
◎棉腰子、坎肩:指用棉花和布缝制的马甲。
◎挠钩:指板柴用的长钩。
◎脑:指上衣,即“袄”。
◎暖鞋:棉鞋。
◎盘子车:指马车。
◎皮脑:指皮袄。
◎请腔:指请客。
◎去登子、洋火:指火柴。
◎三奔子:指柴三轮车。
◎山墙、山花:指房屋的东西墙。
◎捎码子:指跨在肩上担在前胸后背上的一种布袋。
◎梢:指水桶。
◎屎(尿)褯子:指尿不湿,也就是婴儿用的小褥子垫。
◎水舀子、瓢:指水瓢。
◎送糖:指给坐月子的人送糖、鸡蛋、面等的统称。
◎塔拉拉:指用一根木轴穿起两个核桃制作的儿童玩具。
◎弹街、弹格:指儿童们玩的跳格子。
◎替:指房屋的檩。
◎瓮:指水缸。
◎压蚰蜒:玩跷跷板。
◎洋炉子:指炉子。
◎洋油:指煤油。
◎腰迷子、倒策子、腰门儿、倒闯昂、弥弥:指衣兜。
◎窑洞:指烟囱。
◎一脚踹:指摩托车。
◎夷子:指香皂。
◎邮差:指邮递员。
◎灶火堂:指炉灶。
◎砟子:指煤。
◆ ◆ ◆ ◆ ◆
—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