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夏天带一个北方朋友到成都吃烧烤,我们点了几串烤玉米,哪知朋友诧异无比,直呼:“你们成都的烤玉米哪里吃得饱呀!”原来,北方的烤玉米是整根上烤箱,但是像四川、湖南等南方地区的烤玉米则是玉米粒穿在签上颗颗烧烤。方小言到了武汉,发现烤玉米又变成将玉米切成块,用签串上烧烤。不禁感叹,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烤玉米都能看出南北差异。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玉米这些事。
北方烤玉米
成都烤玉米粒
一、初谈玉米
如今我国无论南北方餐桌都离不得的玉米,并不是我们的“本土产品”,而是源自墨西哥及中美洲,墨西哥更是将其看作一种神物。它是千百年历史中印第安人宗教崇拜的对象。
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如今,我国玉米主要产区是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
今人有诗这样描写玉米:
《玉蜀黍》
乐陶轩主人
疑蔗疑粱向昊伸,形如苞笋抱娘亲。
纱装堪混玄蝉翅,金发何输碧眼人。
土沃农勤增产量,时逢价涨助离贫。
卸妆更见浑然美,遍体珠玑尽是仁。
玉米不仅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易种植,产量大,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具有防癌、清理肠道等功效,它金黄剔透的外形更赋予生活以欣欣向荣的活力。因此自传入中国之后,无论南北,玉米都是必不可少的食物。
最初各地吃法却不尽相同,北方人喜欢将其做烙饼、窝头、发糕等作为主食食用,南方则更倾向于用其煲汤、炒菜等,多用作菜肴食用。但随着南北融合,这种差异正在逐渐减小,玉米窝头、烙饼也出现在南方餐桌。
蜂窝玉米
二、玉米的方言叫法
还记得小的时候有一次早上起床时,由于冬季天气干燥头发被静电摩擦得乱糟糟的,父亲调侃说:“你看你那头发,就跟‘包谷须须’一样!”包谷,就是四川对玉米的方言叫法,湖北武汉宜昌、贵州贵阳、云南昆明、重庆也这样叫。
那么其他地区怎么叫呢?下面是方小言收集到的不同地区对玉米的叫法。
省份 |
城市/地区 |
叫法 |
山西 |
解州 |
玉谷 |
平遥 |
玉饀黍 |
|
山东 |
潍坊 |
棒槌 |
陕西 |
咸阳 |
棒棒 |
榆林 |
金套黍 |
|
字长、合阳 |
玉麦 |
|
甘肃 |
武威 |
西磨 |
天津 |
天津 |
玉米棒子、棒子 |
安徽 |
宿州 |
油秫秫、玉蜀黍 |
合肥东乡 |
六谷 |
|
监利 |
玉苞 |
|
松滋 |
高粱苞 |
|
钟祥 |
搭粮 |
|
江苏 |
南京 |
苞芦 |
邳州 |
玉蜀黍 |
|
盐城 |
棒头 |
|
浙江 |
台州 |
肉米、光粟 |
嘉兴 |
罗粟 |
|
鹿城 |
雪麦段 |
|
余杭 |
粟粟儿 |
|
福安 |
番豆 |
|
宁波 |
六谷 |
|
温州 |
黍麦 |
|
云南 |
大理 |
包谷 、玉麦 |
巍山 |
红须麦 |
|
广西 |
梧州 |
麦包 |
桂平 |
包粟 |
|
南宁 |
玉麦 |
|
广东 |
阳江 |
珍珠粟 |
广州 |
粟米 |
|
福建 |
厦门 |
番大麦 |
上海 |
上海 |
珍珠米 |
另外还有“棒槌子”,记得说人傻会说“你这个棒槌”,意思是你这个玉米?还有东北的叫法——“苞米”,因为东北玉米种植面子太大,所以也有人们会说东北话有股大苞米茬子味儿。东北朋友你们同意吗?
不管怎么样,玉米是方小言见过叫法最多的农作物了。
三、 药用价值
其实,父亲说的“包谷须须”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龙须”,它的确长得不好看,也不能作菜肴食用,却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中医认为玉米须,甘平,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
我们常说的“龙须茶”,就是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内煮,熟后留下的汤水。“龙须茶”口感不错,喝下去甜丝丝的,又经济实惠,可以做全家的保健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夏季暑气重,龙须茶有凉血、泻热的功效,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本草纲目》中记载:“用于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玉蜀黍米)调中开味,(根、叶)治沙淋。”
看来,“包谷须须”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一无是处,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真挚的内心。
玉米收获
方小言有话说:在这片幅员辽阔、孕育万物的土地上,遍布56个民族绚烂多姿的风土人情,亚热带风情和北国风光不分伯仲。纵然南北方之间时常存在着差异和争论,却从来没有狭隘的区分和高低强弱的较量,我们都根植于相同的血缘,都是彼此的亲人!你的同学们都是哪里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哪些奇特的地域差异颠覆了你的认知?赶快留言告诉我们吧!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作者:李安淇 主审:阮桂君
编辑:呼斯勒 本期执行主编:李安淇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