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红高粱、画红高粱一一张增荣绘画艺苑

告诉你:红高粱为什么是红色的?

听到红高粱酒的名字,是不是想到了红色的高粱酒呢?热播的《红高粱》中,演员们喝的红高粱酒亦是红色的,但好奇和细心的观客提出了疑问,酿造红高粱酒的红高粱米是白色的,怎么会酿出电视里那么红色的酒来?

一、那么,真正的红高粱酒是什么颜色?

其实,留心过酒水商品的朋友都能看到,市场上出售的红高粱酒都是无色透明的。而红高粱酒之所以有名,是因为高粱品种很多,但其中的红高粮不适合食用,却特别适合酿酒,而且红高粮酒是高粱酒中最好的。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红色高梁酒也可以说确实是红高粱酒,当然其红色并不是通过酿造出来的,而是将刚酿好的酒加入了红高粱的壳浸泡,使酒因此变成了红色。

作者/张增荣

二、高粱酒的功效

中医认为高粱酒可以温血通脉,祛风散寒,适合中风、关节炎、手脚麻木的人喝。风寒初起时少量喝酒,可以预防感冒。适量饮用高粱酒可以降低血压,但度数高的白酒却会让血压上升;所有的酒精都是在胃中被吸收的,白酒的度数越高,对胃的刺激和损害就越大。少量饮用高粱酒能起到健体强身之功效,对于心血管疾病有预防效果,但是每天超过白酒一杯,会将保健效果归零,而且当每天超量,反而会增加心脏病发生。另外,长期喝酒还会对心脏和血管系统造成慢性损害。

高粱酒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具有清新、提神的作用。适量饮用可减少过度兴奋和紧张情绪,并能使肌肉放松。高粱酒能起到很好的减肥效果。因为啤酒中含有非常少的钠、蛋白质和钙,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对抑制体形的过快增长非常有效。

作者/张增荣

辛丑之秋,天空澄澈,晴空万里,和风拂面。在这秋高气爽的好日子里,张增荣战友有幸应河南省汉梁王酒业有限公司王月英董事长之邀,前往河南省夏邑县罗庄乡高楼村实地考察红高粱基地,当亲眼目睹几千亩红高粱迎风摇曳,硕果累累情景时,心情无比感慨,创作激情一发而不可收拾......


作者/张增荣

高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和玉米相似,但较窄,花絮圆锥型。穗形有状和锤状两类,穗长在茎的顶端,颗粒红褐色、白或淡黄色,品种甚多,但以红高粱最为著称。

正值高粱熟之时,一望无际的田野,仿佛一夜间腾起灿烂的地火,映红了故乡广阔无边的天空。

张增荣战友,男,出生1964年10月,曾在新疆军区某部当兵,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公益润财书画院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河南盛都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等。

张增荣军旅照片

张增荣军旅照片

张增荣战友自幼受父母熏陶,酷爱书画艺术,5岁时,临摹柳公权《玄秘塔》、欧阳询《九成宫》,10岁临摹中国画,喜爱齐白石画的鱼、虾、蟹、蛙、荷花、牡丹、葫芦、寿桃、公鸡等。从师于锡伯族书法家格吐肯和齐白石孙女齐秉慧。

豫东红高粱画派创始人张增荣,小时候生长在农村,耳濡目染了田野里从生长到成熟的红高粱的全过程,印象深刻,至今记忆尤深。

作者/张增荣

那时红高粱窝头、饼子是农村饭桌上的主食,特别是贴在大锅里的饼子,刚刚揭开,用锅铲铲取时带着金黄的锅巴,你就别提有多么馋嘴的滋味了,如果再配上辣椒糊糊,真的让人吃的狼吞虎咽,津津有味。假如再加上红薯、大肉、粉条,那就更加让人垂涎欲滴,美不胜收了。

张增荣战友看着此情此景,感慨万千,摊开画夹,妙笔生花。

作者/张增荣

作者/张增荣

  作者/张增荣

我们都很怀念农村的往事,现在,我们虽然居住在城市,如果方便时会常去农村体验一下生活,感受一下田园风光,沐浴一下秋天的景色,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好作品来自大自然,来自真实的生活,采风写生是唯一的途径,概莫能外。

作者/张增荣

作者/张增荣

孙丽沙赞扬红高粱的书法

孙丽沙,男。1960年4月2日生于北京,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副院长,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中视频道书画院 -会员,北京浙江杭州企业商会特聘文化 艺术-顾问,湖北红安天台寺广玄艺术团特聘 -艺术顾问 -客座教授,世界工商总会书画艺术委员会 -主席,世界工商大学书画艺术学院  -副院长,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 特约-书画家,北京总载读书会特约 -艺术顾问,法治与社会杂志社新闻部-编辑,中**魂诗书画选-顾问等。

作者/张增荣

高梁赋

2021.10.2文/文利

华夏桑梓地,高梁处处闻。

塬间沟边上,洒种可成林。

密密争比肩,齐齐共相亲。

威威高人等,谦谦有凡心。

仁义若君子,阳光多盈身。

八面风不动,颔首谢乾坤。

似竹多翠节,如兰少俗尘。

向天作仰止,立地生磐根。

裹腹堪比粟,酿酒得厚醇。

春夏种万子,雷雨磨精神。

仲秋已尽成,红翎夺天真。

嗟吁

初尝苦涩人难耐,再尝朴香满舌唇。

不悦帝皇充玉食,甘为农家碗中珍。

名曰粗食真不粗,粒粒丰满赤如金。

不类芦花嗔弦月,勇教鸾刀斩纷纶。

举功何如不丈夫,格高意远是大人。

                         艳阳秋,高梁红,火红一片照眼明。

当年抗日青纱帐,留得贊歌唱英雄。

昔时贫穷为充饥,今日酒中扬美名。

饮罢挥笔写英姿,笔笔写出爱之情。

辛丑秋上寿堂主,为增荣题画而作!

诗作者:文利,建筑行业职业经理人,诗人,书者。

编辑:中国书画名家专访 高华芬;文字终审:张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