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酱酒为何能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贵族?

贵州酱香型白酒之所以能成为白酒中的贵族,主要归因于以下几点:

1. 原料讲究:酱酒一般以高粱、小麦、水等为原料,茅台镇的传统酱酒采用当地自产的糯高粱。这种高粱不仅产地特殊,价格也相对较高,增加了酱酒的成本。
2. 时间成本高:其酿造工艺可概括为“12987”工艺,即端午制曲、重阳下沙、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此外还需经过高温制曲、高温蒸馏等工序。并且,新酒必须经过三年以上的存放陈化才能勾兑,优质的酱香型白酒通常需要五年以上。
3. 工艺复杂:酱香型白酒生产原理包括酒曲发酵、淀粉糖化等多道工序,且需严格遵循四季更迭变换进行端午采曲、重阳下沙。酿酒时,每次发窖完入窖前都要用尾酒泼窖,使粮食发酵更充分,以加强产香。
4. 独特的生产技术:采用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等工艺。堆积发酵能网罗微生物生成多种酶类和风味物质,对酱香风味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例如,在高温、酸性环境下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美拉德反应”,会生成多种酮、醛、醇及呋喃、吡喃、吡啶等杂环化合物,赋予了酱酒独特的风味。
5. 香味的变化:在存储过程中,酱酒发生氧化反应,使酒香更纯正,辛辣味减少;窖藏延长发酵期,令酱香和陈香更突出;提升联酮类化合物,酒味增强;促进缔合反应,使酒体更醇和。
6. 地理因素限制:酱香型白酒主产区集中在赤水河畔,特别是贵州仁怀茅台镇。这里独特的温度、湿度、土壤和微生物环境是酿制优质酱酒的必要条件,且该环境独一无二,难以复制。
7. 无法添加合成剂作假:至今尚未找到酱酒主体香味物质,排除了添加任何香气、香味物质的可能,保证了其品质的独特性。
8.不同品质的酱酒,在原料、工艺、时间成本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捆沙酒(也叫“坤沙酒”或“坤籽酒”)、碎沙酒、翻沙酒和窜香酒。其中,捆沙酒严格按照传统工艺生产,生产周期长达10个月,出酒率低,品质最好;碎沙酒生产周期短,出酒率较高,品质一般;翻沙酒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品质差;窜香酒则是用酒糟加入食用酒精蒸馏后的产品,不能算作真正的酱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