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紫斑病防治小窍门。
1. 高粱紫斑病是一种气流传播重复侵染的常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叶片染病初生椭圆形至长圆形紫红色病斑,边缘不明显,有时有淡紫色晕圈,大小 4~20*2~5 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叶鞘染病病斑较大,一般不产生霉层,苗期即可发病,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再次侵染,严重时高粱叶片从下向上提前枯死,产量损失较重。
2. 防治方法:
- 高粱收获后适时秋翻,把病残株沤肥或烧毁减少菌源。
- 选用抗病品种如赤杂 5 号、凤杂 22 号等,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或酵素菌制的堆肥,每亩 2500 公斤,氮磷搭配使用作基肥,确保植株不脱肥,增强抗病力。
- 适当早播,合理密植,增强田间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 田间发现病斑早期摘除下部病叶以减轻发病。
- 药剂防治使用代森锰锌、百菌清、笨酥甲环唑和戊唑嘧菌酯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可以有效控制高粱紫斑病发生。
- 在高粱拔节前期结合防治芽虫及时选用哈茨木霉菌 DS-10 可温性粉剂,每亩 65-80 克+2%苦参碱水剂 30-40 克,兑水 30 公斤喷雾预防,视病情 7-10 天再喷一次,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高粱紫斑病的发生,确保高粱的生长健康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