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前身:元大都。
慧谷家族创始人陈婷。
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抱着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野心来到了北京,成为第一代的北漂。但这时的北京城中的宫殿已经是废墟,只有郊外的大宁宫没有遭到破坏。于是忽必烈就在大宁宫安顿了下来。几年之后,以大宁宫所在的湖泊为中心,一座宏伟的新城开始建造,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北京城的前身:元大都。而大宁宫就是现在的北海公园一带。
元大都奠定了北京城的基本格局,是北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可以说元大都奠定了北京城的城市格局。其中忽必烈的三个措施直接造就了现在的京城。
·第一,忽必烈放弃莲花水系,改用高粱河水系。元大都时期,北京逐渐成为一个名副其实全国政治中心。不论是城市建设需要,还是帝王之都的园林用水需求,莲花池有限的水源已经供不应求了。忽必烈将北京城的城址从莲花池水系转移到了高粱河水系,在高粱河水系附近开始重新建造北京城。
高粱河水系流经今天的动物园、北京展览馆,过了高粱桥后就汇入护城河,再流进北京城。同时高粱河水系附近是今天的北海公园一带。所以现在的北京城的中心最早可以追溯到元大都时期。
·第二,忽必烈下令开凿了三条运河,分别是山东省内的济州河、会通河以及通州和北京城内的通惠河。我现在就在通惠河边上办公。这三条河道直接贯穿了京杭大运河,以杭州为起点,以北京的积水潭为终点。这条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主要动脉。
·第三,忽必烈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成功实践。早在《周礼·考工记》中,先人就提到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规划图景。忽必烈将书中的模式变为了现实,建造了一条前无古人的都城中轴线。
元朝的能工巧匠是怎么设计的?他们将钟楼、鼓楼放在了全城的中心位置,意味着元大都的规划者把万物运行的、规律放在了中心。在元大都皇城和钟鼓楼在一条线上,太庙和皇城在东侧,符合左祖右社中的左的位置。社稷坛在皇城的西侧,符合右的位置。商市则分布在都城中心的钟楼鼓楼一带,以及各个交通枢纽的大街和城门附近。
元大都的城市布局直接奠定了今天的北京城。当再次走到钟楼鼓楼就会知道这不仅仅是地标,更代表着古人对城市发展的美好构想。当路过四惠便会知道这条河流以及名字背后的深意。当从历史深处认识北京才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