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 谷子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谷子的生产技术等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晋中市境内绿色食品谷子的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生产技术
选地
应选择海拔700m~1400m,地膜覆盖可扩大到海拔1200米以上,无霜期145天左右,≥10℃有效积温2700~3000℃,年降雨量440~550毫米之间。宜选马铃薯或豆科作物茬口,忌谷子连作。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
整地
谷子种植田要做好“秋耕壮垡、三墒整地”工作,为谷苗生长创造良好土壤基础。
种子
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当地生态气候条件的已审定(认定)推广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1.1的规定。严禁使用转基因谷子品种。
种子处理
3.3.2.1清选
播前一周将谷种摊晒2~3天,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进行种子清选,剔出秕粒、病粒、杂质等。禁止直接在水泥场面或铁板面上晾晒,避免烫伤种子。
3.3.2.2拌种或包衣
选用能防治当地主要病虫害的、符合NY/T393要求的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种子。防治白发病可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3%拌种,防治黑穗病可用2%戊唑醇按种子量0.1%拌种。
3.4 施肥
3.4.1施肥原则
以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肥料或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如使用化学肥料应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所用肥料应对环境无不良影响,对谷子(营养、味道、品质和植物抗性)不产生不良后果。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
3.4.2施用数量
每667㎡施用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肥2000kg以上或有机肥300公斤以上;化学肥料可施用磷酸二铵8kg~10 kg,尿素10kg~15kg,硫酸钾3kg~5kg,具体用量通过测土配方来确定。
3.4.3施肥方法
3.4.3.1底肥
农家肥料、有机肥料、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全部做底肥,在秋翻土地前均匀撒于地表,耕翻入土。
3.4.3.2种肥和追肥
尿素1/2作种肥,1/2做追肥。追肥时间为拔节后孕穗期,根据需要适时进行,最好在雨前及时追肥。
3.5播种
3.5.1播期
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生态条件,宜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根据土壤墒情适期播种。
3.5.2播量播深
根据土壤质地、土壤墒情、种子发芽率、播种方式等因素确定,一般控制在每667m2用种0.3kg~0.7kg,播深3㎝~4㎝。
3.5.3播种方法
3.5.3.1露地栽培
多采用机播或耧播,宽窄行种植,宽行40cm~50cm,窄行25cm~20cm,播种后视墒情踩压1~2遍;缺墒时先空耧划开干土,后带籽探墒播种,播后及时踩压1~2遍。
3.5.3.2覆膜栽培
目前一般采用膜上穴播的方式,选用铺膜、打孔、穴种、覆土、镇压一次作业机械,膜间为宽行,膜上为窄行,一膜2~4行,打孔穴种,每穴播种6~8粒。
3.6田间管理
3.6.1苗期管理
3.6.1.1 查苗补苗
出苗后发现断垄,最好在5叶期雨后移栽补苗。
3.6.1.2早间苗
谷子间苗宜在4~6叶期完成。间苗时要留壮苗、大苗,拔除弱苗、小苗、病苗、杂苗和苗间杂草。一般单株等距留苗,穴播的每穴留3~5株,根据地力情况和品种特性,一般常规种每667㎡留苗2.5~3万株,杂交种1~2万株。
3.6.1.3早中耕
应结合间苗进行,中耕时要浅锄、细锄、抿碎土、围正苗、去除杂草和后发苗。
3.6.2中期管理
3.6.2.1中耕培土
拨节后至封垄前结合追肥进行一次深中耕,深度8cm~10cm,并培土。干旱时不宜深中耕。在谷子抽穗前再进行中耕培土,防止倒伏,且尽量不伤根。
3.6.2.2浇水
旱地谷子通过适期播种赶雨季,满足谷子对水分的需求;有浇水条件的谷子视土壤墒情拔节期浇 1 水,壮秆、促大穗、增粒数;孕穗抽穗期为需水临界期,浇水防止“卡脖旱”。灌溉用水应符合NY/T 391中的规定。
3.6.3后期管理
在灌浆期进行叶面追肥,一般每667㎡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一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防止早衰,减少秕粒,促进灌浆。
病虫害防治
4.1主要病虫害
4.1.1主要虫害:粟灰螟、粟叶甲、地下害虫
4.1.2主要病害:谷瘟病、锈病、白发病、黑穗病
4.2防治原则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食品综合防治原则。农药使用严格按照NY/T 393规定执行。
4.2.1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焚烧病害植株,播种诱集带,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作用。
4.2.2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成虫的趋性,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调色板等方法防治。
4.2.3生物防治
4.2.3.1天敌。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动物,昆虫、捕食螨、蜘蛛及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病虫害。
4.2.3.2生物药剂。采用生物农药、生物菌等防治病虫害。粟叶甲等害虫发生初期,可选用植物源农药0.6%氧苦.内酯水剂400倍~500倍喷雾防治。
4.2.4化学防治
4.2.4.1谷瘟病
每667㎡用250g/l嘧菌酯悬浮剂30 g~40 g,或用2%春雷霉素水剂80 g~100 g,对水30kg~45kg药液喷雾防治。
4.2.4.2锈病
每667㎡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茎叶喷雾,隔7~10天酌情进行第二次喷药。
4.2.4.3白发病、黑穗病
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防治。
4.2.4.4粟灰螟
在幼虫3龄前(尚未钻蛀茎秆)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g~5 g,或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0 g~20 g,对水30kg~45kg药液喷雾防治。
4.2.4.5粟叶甲
可用48%毒死蜱乳油500~8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于早、晚喷施于谷苗心叶内。
4.2.4.6地下害虫
每667㎡用40%辛硫磷乳油40ml加适量的水,加麦麸(或煮半熟的玉米面)5kg,拌匀后闷5h,晾干,播种时施入播种沟内。
收获
蜡熟末期,谷穗变黄、籽粒变硬、谷码变干时,适时收获。收获过程中避免污染。
档案管理
绿色食品谷子生产单位应建立档案制度。档案资料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生产计划、产地合同、生产数量、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测报告、应急情况处理等控制文件。文件记录至少保存3年,档案资料由专人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