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少龙
地里的谷子,属于一类小粒粮食作物,主要生长在世界各地以作食物和饲料。谷子有沉甸甸的大穗子,成熟后低垂着头,饱满的谷粒格外惹人喜爱。印度谷子品种有珍珠粟、鸭脚粟、狐尾粟等。地里产出的谷子,去壳后摇身一变为小米,是旱地人口的重要主食。
印度是最大的谷子生产国,即使其收获面积最少的2019年,也有800多万公顷,没有哪年哪一国的收获面积能超越它。回望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几个年份,印度谷子收获面积均超2000万公顷,但近年比种植高峰时有所减少,却还保持在1500万公顷左右。1992年前,其谷子栽培面积占世界的40%以上,最高的1981年占到49%,2013年在30%以上,近10年为28%左右。有专家关注到由于过度依赖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少数粮食品种,谷子被边缘化。
印度谷子,是位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进入本世纪的2003年,全国收获1464万吨谷子,为史上最高记录,进而带动全球创造3482万吨的新纪录并保持至今。这两年印度谷子产量仍有1100万吨左右,排在第三的仅300多万吨,排在之后的中国、尼日利亚、马里和苏丹更少一些。印度谷子产量占全球1/3多,距2023年最近的前10年,平均占到40%。
印度谷子的单产不是很高,直到1993年才略高于世界平均单产,十年后的2003年首次突破1000公斤,但仍不到世界平均单产的1.2倍,2011年上升至近1.5倍。不过,这种不是很快的单产增速,使得印度在世界的收获面积占比虽有减少,但产量占比却有增加,最多的2011年,占世界之比高达46.8%。
珍珠粟是谷子属中的一种,多在印度的干旱和半干旱条件下生长,而其他谷物很难在那存活。印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耕地约占全部耕地的75%,调整种植结构后,扩种的谷子等耐旱作物,所需水分较少,助力着水资源的保护。
在较为干旱的拉贾斯坦、古吉拉特、马哈拉施特拉、哈里亚纳邦,谷子在雨养条件下成长。四邦地理上连成一块,其中拉贾斯坦位于西部,34万多平方公里,气候干燥,冬冷夏热,年降水量由东而西递减,如东部昌巴从800毫米降到100毫米以下,甚至数年无雨。该邦1986-1987年度粮食播种面积1141万公顷、产量483万吨,小米就占了431万公顷、157万吨,占比均为1/3左右,大大超过全国比例。马哈拉施特拉南杜巴地区的部落,用小米以9种烹饪方式制作72种菜肴。此外,卡纳塔克邦的谷子生产位列马哈拉施特拉和中央邦之后,种植面积上了200万公顷,谷子在这些地区也被用作普通膳食。印度还在阿萨姆等11个邦创建了“小米代表团”,旨在促进小米的生产、加工、增值、营销和消费。
印度有两家谷子研究所。一家是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成立于1972年,位于特伦甘地邦首府海得拉巴,拥有1394公顷土地,研究对象为热带半干旱地区的珍珠粟等五种作物。一家位于卡纳塔克邦首府班加罗尔,名曰印度小米研究所,为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旗下一家主要从事高粱和其他小米基础及战略研究的研究所,是1958年在小米等强化研究项目下成立的,愿景是通过具有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将小米种植从自给农业转变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加工和增值技术以及供应链网络。政府努力使印度成为全球小米种植和研究中心。
近年,莫迪总理敦促农民将小米作为首选作物,呼吁民众增加小米的食用,以应对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联邦预算演讲中,财政部长把小米作物称为五谷之母。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国家植物遗传资源局国家基因库、印度谷子研究所谷子基因库保存了大约10万份谷子种质,可用于鉴定和培育改良谷子品种。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印度公布了谷子等作物在内的保险计划。90年代,生产者即可自主选择将粮食售给私商或卖给政府。对谷子等几种主要粮食,政府收购价即最低保护价,一般均能保证农民扣除种植成本后仍有薄利。当市价低于该价时,政府敞开收购不封顶。
2023年是联合国“国际小米年”。“小米年”系印度提议,获得72国的支持和联合国大会通过。这年在新德里举行G20外长会议,国宴上特别推出以小米为食材的美味。
(作者单位:湖南省粮食经济科技学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