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老两口辛苦一年的收成,结果一算账,心里凉了半截。隔壁那两老头老太太,一个69岁,一个68岁,今年种了7.5亩水稻,结果收了9500斤稻谷。留了6袋口粮,卖了8900斤,单价1.265元,合计11258元。听起来挺不错吧?可是咱算算开支:旋田900块,收割520块,拖谷回家150块,底肥560块,追肥180块,抽水电费300块,草封闭105块,打稗草两次350块,打螟虫两次225块,种子26斤78块。你看,这么一算,老两口一年辛苦下来,净赚的那点儿钱也就勉强够买点儿油盐酱醋,真是让人唏嘘。

咱们再细细琢磨,这种情况在农村可不是个例。你说,老两口辛苦一年,结果收入还不如城里人一个月的工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觉得有点儿不公平?其实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得慢慢剖析。

先说说种田的成本。现在种田可不像过去,光靠人力就能搞定。旋田、收割、拖谷回家,这些都得花钱请人干,机器也要用,费用一笔笔加起来可不少。再说肥料、农药,这些年价格涨得飞快,肥料从几十块一袋涨到几百块,农药也是动辄几百块一瓶。还有那抽水电费,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笔开销。你说,这些成本加起来,老两口还能剩下多少?

再看看稻谷的价格。1.265元一斤,听起来不少,可是你知道吗,这价格已经好多年没怎么涨了。反观城里的物价,什么都在涨,唯独农产品的价格涨得慢。这就让人纳闷了,为什么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卖不上好价钱?是不是觉得有点儿不合理?其实,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

咱们再看看市场。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进口粮食,价格便宜,质量也不错。你说,咱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稻谷,怎么跟这些进口粮食竞争?再加上中间商层层剥削,农民到手的那点儿钱真是少得可怜。你说,这种情况,农民还能指望靠种地发家致富吗?

再说说政策。国家是有很多惠农政策的,比如补贴、保险,可是这些政策落实到基层,有多少真正惠及了农民?有的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该享受的福利打了折扣。你说,这种情况下,农民怎么能不苦?

咱们再看看老两口的生活。他们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辛苦一年下来,赚的钱还不够日常开销。你说,这种生活,谁能受得了?可是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咬牙坚持。这种情况下,年轻人谁还愿意回农村种地?这也是为什么农村越来越多的土地没人种,年轻人都跑到城里打工去了。

说到这儿,咱们不得不反思,农村的未来在哪里?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是不是该有更多的政策倾斜,更多的支持?是不是该有更合理的市场机制,让农民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卖上好价钱?是不是该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让农民老有所依,病有所医?

其实,咱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点儿什么。比如多关注农村,多买点儿国产粮食,支持一下农民。再比如,政府部门可以加强政策落实,确保每一项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农民。企业可以多和农民合作,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多赚点儿钱。你说,这样一来,农民的生活是不是会好一点儿?

各位观众老爷们,你们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