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晋中市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谷子是我市的优势杂粮作物,在稳定全市粮食生产、保持作物多样性和改善膳食结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受市场需求拉动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市谷子生产面积稳步上升。为科学指导谷子生产,现提出2020年全市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因地制宜,科学选种
谷子属光温反应敏感的作物,不同地区间适宜的品种不一致,各地要综合考虑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机械作业水平等,选择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好、抗倒性强、耐旱耐瘠薄的优良品种。我市为春谷中晚熟区,推荐种植晋谷21号、晋谷40号、“沁州黄”、长农系列、长生系列、张杂13号等品种。拟采用机械收获的地区应特别注意选择株高适宜、谷码较紧的品种,一般株高在1.5米以下,以便降低机械化收获损失率。
二、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谷子粒小苗弱,需要精细整地。拟春播谷子地块应在秋季进行耕翻,并进行耙耱平整,播种前施足底肥、旋耕、耙耱、镇压,做到上虚下实。底肥一般以农家肥或有机肥为主,在没有农家肥和有机肥的情况下,可用二铵等复合型化肥,一般亩施纯氮8-10公斤、磷(P2O5)8公斤左右。冬季降雪较多、春季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区,可采用免耕栽培,有利于保墒出全苗。冬季雨雪少墒情较差的地区,可在早春整好地,待雨后抢墒播种。
三、适期播种,保证质量
我市春谷区适宜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下旬,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适期播种。东山冷凉春播区和干旱区应选择地膜(渗水膜、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播种方式,覆膜方式可采用微垄膜侧沟播或者全膜覆盖穴播,并选择与覆膜方式配套的覆膜播种一体机。雨量和热量较好的地区可采用谷子条播机露地平播,最好采用抗除草剂品种以节约人工成本,建议行距加大到50cm左右,以利于中耕机械操作。
四、合理密植,加强管理
适宜的密度是丰产丰收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通过播种量和间苗管理来实现,常规谷子适宜密度在2-3万株/亩,杂交谷子适宜密度在1-1.2万株/亩。适宜的密度在旱薄地不缺少人工间苗的情况下,亩播量一般在0.5-1.0公斤,出苗后再通过人工间苗达到适宜的密度;而在人工缺乏的情况下,通过精量播种也基本能够控制好密度,精量播种一般0.2-0.35公斤/亩。定苗与中耕结合进行,拔节期结合中耕进行培土。生育后期要注意防涝、防倒伏。
五、适期收获,做好仓储
应在95%谷粒变硬时及时收获,收获过晚不仅影响小米色泽,而且会导致营养倒流减产、收获时落粒多、遇连阴雨谷穗发芽等问题。近年来,谷子的机械化收获取得较大进展,无论是大型地块还是中小地块,都有基本成型的机械,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收获后谷子含水量一般在20-30%之间,应及时晾晒或烘干至13%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