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头条#“今年稻谷收成不错!”一位永胜三川坝的农民兄弟高兴地告诉我。
永胜三川坝是有名的滇西米粮仓,也是农耕文化保存比较完好的一个地方。
昨天老伴提出回一趟金官老家,这正合我的想法,因为这段时间正是收割稻谷的时候,我可以借机参观一下农民收割稻谷的情况。
我们到了老家稍事休息后,老伴就陪我到附近的田野参观。
少小离家老大还。老伴在村里遇到的多是比我们年纪小得多的人,我们都不认识。
所幸在路边终于遇到一个认识的人,这个人年近60岁的人,小名叫和平,是小舅子的小学同学。
当时,和平正在他家对面的路边晒场晒谷子。
问及今年稻谷收成情况,和平告诉我们,今年收成还是不错的。
他家种了两亩多地,亩产1700斤,这些稻谷足夠全家人一年的口粮了。
我想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著名唐诗,便问道,和平兄弟种田一定很辛苦吧?
不料他轻松回答我,现在他种田并不累,插秧、收割时,若人手不夠,可请两个工帮忙。
我心里想,种田哪有不累的道理,只不过是他心态好而已,他是与过去机械化程度不高、交通水利条件不太好比的,那时付出的体力与现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我看到,除了晒场上晒着一大片稻谷,他家里也堆着不少稻谷。许多路边的农户家情况也与他加一样。
与和平告辞后,我和老伴走到乡间公路后面的一片稻田,看到有的农民正在忙着收割,有的稻田已经收割完了,田里只剩下稻草,有的田的秸杆已经用火烧过,一派丰收的景象。这些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永胜三川坝是有名的滇西米粮仓,也是农耕文化保存比较完好的一个地方。
昨天老伴提出回一趟金官老家,这正合我的想法,因为这段时间正是收割稻谷的时候,我可以借机参观一下农民收割稻谷的情况。
我们到了老家稍事休息后,老伴就陪我到附近的田野参观。
少小离家老大还。老伴在村里遇到的多是比我们年纪小得多的人,我们都不认识。
所幸在路边终于遇到一个认识的人,这个人年近60岁的人,小名叫和平,是小舅子的小学同学。
当时,和平正在他家对面的路边晒场晒谷子。
问及今年稻谷收成情况,和平告诉我们,今年收成还是不错的。
他家种了两亩多地,亩产1700斤,这些稻谷足夠全家人一年的口粮了。
我想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著名唐诗,便问道,和平兄弟种田一定很辛苦吧?
不料他轻松回答我,现在他种田并不累,插秧、收割时,若人手不夠,可请两个工帮忙。
我心里想,种田哪有不累的道理,只不过是他心态好而已,他是与过去机械化程度不高、交通水利条件不太好比的,那时付出的体力与现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我看到,除了晒场上晒着一大片稻谷,他家里也堆着不少稻谷。许多路边的农户家情况也与他加一样。
与和平告辞后,我和老伴走到乡间公路后面的一片稻田,看到有的农民正在忙着收割,有的稻田已经收割完了,田里只剩下稻草,有的田的秸杆已经用火烧过,一派丰收的景象。这些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