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有人说:一亩地收稻1100斤,每斤出售价1.15元,计1265元,减去成本900元,净收入每亩365元。那我就要问了:自己种一亩水稻劳神费力操心不少才挣365元,还不如直接流转给种田大户,可以不费一点工夫净收租金每亩800元,这么划不来的事,农民为什么还要亲自去种呢?是不会算账还是傻?

这问题一抛出来,估计不少人都得琢磨琢磨。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先看看实际情况。算账这事儿,农民可比咱城里人精明多了。种地的成本,什么种子、化肥、农药、机器租赁,还有水电费,七七八八加起来确实不少。再加上天有不测风云,旱涝灾害,病虫害,哪样都能让收入大打折扣。可即便如此,很多农民还是选择自己种地,难道他们真是傻吗?

其实,农民自己种地,图的可不仅仅是那365块钱的净收入。先说说种地这活儿,虽然辛苦,但也有乐趣。你看,春天播种,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天修整,一年四季忙忙碌碌,日子过得充实。种地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多农民习惯了这种生活,哪怕有更轻松的挣钱方式,也不愿意放弃这份踏实感。

再者,土地对于农民来说,不仅仅是经济来源,更是情感寄托。咱中国人讲究“耕者有其田”,土地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希望。土地在农民眼里,不只是能生钱的资产,更是家园的一部分。把地租出去,虽然能多赚点钱,但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是丢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自主权。自己种地,虽然辛苦,但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怎么施肥,怎么防虫,都是自己说了算。把地租出去,虽然轻松了,但也失去了对土地的控制权。种田大户为了追求高产量,可能会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破坏土地的生态环境。农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宁愿自己辛苦点,也不愿意让土地遭罪。

说到这儿,咱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村里有个老王,儿女都在城里工作,劝他把地租出去,自己也能轻松享福。可老王就是不肯,说啥也要自己种。儿女问他为啥这么执拗,老王笑笑说:“地是咱家的命根子,租出去我心里不踏实。再说了,种地这活儿我干了一辈子,放下了还真不习惯。”这话听着朴实,却道出了不少农民的心声。

其实,农民选择自己种地,还有一个现实的考虑。农业政策和市场行情变幻莫测,今天租金高,明天可能就跌了。自己种地,虽然收入不高,但相对稳定。遇到好年景,产量高,价格好,收入也能多点。即便遇到灾年,有些政策补贴,也能渡过难关。把地租出去,虽然省心,但也要承担租金波动的风险。租金高的时候,种田大户愿意租,租金低的时候,可能就不愿意续租了。到时候,农民不仅失去了收入来源,还得重新拾起种地的活儿,麻烦不少。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农村的社会结构。村里人都认识,谁家种地,谁家租地,大家心里都有数。自己种地,辛苦归辛苦,但有面子。租地出去,虽然轻松了,但总觉得低人一等。村里人闲聊的时候,难免会说三道四,自己心里也别扭。面子这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农村社会里,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总结下来,农民选择自己种地,虽然表面上看不划算,但背后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现实考量。土地不仅是农民的经济来源,更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情感寄托和自主权的象征。把地租出去,虽然能多赚点钱,但也失去了对土地的掌控和对生活的满足感。农民选择自己种地,不是不会算账,更不是傻,而是一种理性选择。

各位观众老爷们,你们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