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揖]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关于大米的。

这几年我基本吃的都是公婆种的稻谷,但公婆种的稻谷不懂是怎么回事,那个米不是一颗一颗的,而是大部分都断成了半截,那个米是偏黑偏黄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公婆不舍得买好的稻谷种子,而去种那种劣质的米,不然为什么米是又黑又黄呢?公婆种的稻谷除了偏黑偏黄,除了每颗米都像是经历了一场小型地震,变得支离破碎,味道上也有些怪异,吃起来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后来,我才知道,这其实是个大问题,背后藏着的不仅仅是公婆的种田手艺。你想啊,咱们中国人吃米就像是喝水一样,几乎没法离开。根据统计,2022年全国大米的消费量达到了1.3亿吨,光是咱们这些吃米的家庭,就占了其中不小的一部分。可这米的质量却让人堪忧,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为了节省成本,往往选择便宜的种子和化肥,结果种出来的米就成了这样——看着像是被人踩过的***。

有一次,我去市场上买米,看到一位大妈在挑选,那眼神就像是在挑选未来的女婿似的,仔细得很。她一边拿起米,一边念叨:“这米得是亮晶晶的,颗颗饱满,才行!”我心里想,您这标准简直比我妈给我找对象时的要求还苛刻。可说实话,市场上那种米的价格差异也让人咋舌,好的米动辄十几块一斤,差的米不过几块,简直就像是奢侈品和快消品之间的区别。

再说说我家那个米,公婆种的稻谷,听说是用的老种子,根本不是什么优质品种。你想想,咱们现在都讲究“有机”“无公害”,可是他们那种稻谷,种完后就撒点化肥,浇点水,连虫子都懒得打理,结果米的口感就成了“黑黄米”的代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有时候我在想,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土味”吗?可这“土味”可不是我想要的呀。

而且,公婆那边的稻谷收成也受天气影响,前几年的干旱让他们的稻田几乎颗粒无收,种出来的米更是稀稀拉拉,像是被小猫啃过的鱼骨头。每次吃饭的时候,我都得鼓起勇气,生怕一口下去,咬到那颗断米,结果总是笑着说:“这米真有嚼劲!”其实心里早就盘算着,等哪天有机会,得去超市买点好米回来。

说到这里,真得让人感慨,农村的种田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很多农民为了生计,拼命压低成本,结果种出来的米反而让人失望。你看,连我们家那只懒猫都不愿意吃,天天在我脚边打转,似乎在说:“你就不能给我点好吃的吗?”我就心里暗自发誓,等我有机会,一定要给它买点优质米,毕竟连猫都看不上这种米,真是没法过了。

再想想,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追求健康饮食,像是各种有机食品、无添加剂的米,价格贵得离谱,结果很多人宁愿花大钱去买,也不愿意吃那些看着像是“黑心米”的东西。可对于农村的老人来说,他们的选择却是那么有限,种什么就吃什么,根本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每次看到公婆在田里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难道他们辛辛苦苦种的米,真的就只能让我们这样将就着吃吗?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大家都忙着追求更好的生活,然而在这背后,却是无数个家庭为了生计而拼搏的身影。也许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农民,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让他们的努力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毕竟,吃米这件小事,背后却是千千万万人的生活。

各位观众老爷,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