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股市疯涨,有人说国家在给股民发钱,用来带动消费。当然,我不认同国家在给股民发钱这个说法,我却相信国家希望钱能在我们生活的各个环节流通。

  不过,古代还真有发钱的时候,那就是允许人们私铸货币。

  开元21年,关中连天的暴雨跟开了闸的水库似的,哗哗直流;田里的粮食跟泡水的馒头似的,收成差得一塌糊涂;稻谷的价格涨得比窜天猴还快,粮商们赚的盆满钵满,京畿的老百姓却是家家户户都揭不开锅。

  唐玄宗紧急从太仓调了200万石米来赈济灾民,灾情一直持续到开元22年,唐玄宗不得不为了躲避灾情,出巡东都洛阳。

  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同平章事张九龄站出来,跟唐玄宗李隆基说:“陛下,要不咱们开放私铸钱币,兴许能解燃眉之急。”李隆基一听,这事儿可得好好合计合计。

  李隆基是个行动派,第2天他就让文武百官商量是不是要开私铸钱币这个口子。

  黄门侍郎裴耀卿首先开口说:“陛下,这事儿得悠着点,万一放开铸钱,连在农田里干活的农夫都得放下家伙事,去铸钱。钱多了不值钱,还容易出次品。”

  秘书监崔沔笑眯眯地说:“要我说,如果咱们能对铜矿征税,给工匠免了差役,政府铸钱肯定能成。再说了,私铸钱币真那么赚钱吗?一算成本和人工,其实也没啥利润。钱这东西,关键得流通,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非得等到私人能铸钱的时候才够用。”

  眼见李隆基还是没有下定论,右监门录事参军刘秩接着说:“陛下,您想,人一有钱,物质奖励就不顶事了;人太穷,再严的刑罚也挡不住违法。私铸钱币这事儿,穷人干不了,只能是富人干。我担心这样一来,穷人更穷,被富人使唤;富人更富,私欲泛滥。别忘了,西汉的时候,吴王刘濞富可敌国,不都是靠私铸钱币发的家吗?”

  一听吴王刘濞,李隆基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他这样做确实有点像是在造自己的反,开放私铸货币这个事情就这样被搁置了。

  送钱这种好事,只可能出现在一个王朝刚建立时,稳定民心用的。像现在股市上这种情况更像是管仲与齐桓公讨论的调用民力,以多余调动不足。

  现在我们总是讨论美国加息了多少、我国流入股市多少钱。不过,在统治者眼中,钱多钱少真的不算什么,它只是工具。

  《管子》中,管仲就教了齐桓公如何用粮食和金钱,把百姓玩转在自己掌心。

  阳光明媚的一天,齐国宫殿内,管仲捋了捋胡须,眼中闪烁着光芒,说“这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没了它,天大的事也成不了。而那金灿灿的铜钱,是他们交易的命脉,手里的钱一多,啥都能换。”“大王您得学着点,用铜钱去调控粮食这生死攸关的东西。您手里攥着粮食,腰包里揣着钱,用有余的去补不足,这老百姓啊,就乖乖听您的话了。”齐桓公听得入了迷,两眼放光。

  [每天一个资治通鉴小故事]Day155: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