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不断何公庵
千年府城,风采邵武,史蕴悠扬。大家好,这里是邵武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福地山水,人文荟萃,邵武是个好地方》系列节目。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香火不断何公庵》。
何公庵坐落于邵武东郊石岐山的山窠里,也就是在316国道猴子山加油站对面的山腰内,这里绿树环绕,涧水潺潺,四季如春,稻果飘香,香客不断。有诗云:
石岐山岙一庵堂,香火常年绕栋梁。
自幼何门家境落,更怜二老病床亡。
雇工在外难温饱,徒附从师借月光。
济世悬壶除病害,善行天下众人彰。
相传南宋末年,时人何谷子,邵武水北何家岭人。由于家境贫寒加上父母遭病早逝,负债累累,苦不堪言。十五岁那年,经好心人说合,来到故县黄财主家牧牛做工。谷子为人忠厚,又勤劳聪慧,不仅博得东家的好感、善待,而且感动了神灵,赋予他神通之灵、神通之力。每当地里的农活忙不过来时,他就设法捏一些泥人带到地里,当泥人们看到自己的主人累得直不起腰杆、农活忙不过来时,便一个个活灵活现起来,并且如影随形,跟着主人左右一起忙活。东家看见谷子农活做得如此利落,有条不紊,又快又好,便厚待于他,还时而为他添些泥鳅、黄鳝、鲜鱼等好菜。然而,谷子不但不舍得吃,还将这些泥鳅、黄鳝、诸鱼放回田间。这些鱼呀,泥鳅呀,黄鳝呀,便先后一条条地活动起来,并且欢快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何谷子看见了,高兴得不得了。他知道这一定是神在助他,所以,他从未说与他人知道。东家见他农活事事做得好,又任劳任怨,便要给他增加些工钱。谷子却说:“我既已温饱,哪能贪多?”所以,直到他22岁那年,才把家中欠债逐一还清。
谷子常想,父母早早先后病逝,就因为一个“穷”字,请不起郎中。然而,天下还有多少像我一样的穷困人家呀!为此,他下定决心,拜师从医,扶贫济困,治病救人,行善天下。于是,他惜别了东家,来到城里的济生堂,诚虔拜师为徒。他白天手脚勤快,虚心好学。夜晚怕多用灯火,常常到月光下,借光琢磨,刻苦研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就学会了望闻问切,辩证施治,还学会了针灸,懂得了许多中草药。师父见了,大喜道:“谷子,好样的,你可以代师傅出诊了!”之后,他就常常行走在本县及周边邻县广大乡村的病患家院,而且对贫寒人家行医送药不收分文。他倾心赤胆,竭力解除了许许多多穷苦人家的病痛,造福四方。
那是一个腊月天,天寒地冻。何谷子特别担心穷人病痛求医艰难,便主动出诊,跋山涉水,来到了拿口盖竹深山里的一个小村落。他走着走着,隐隐听到旧屋里一个男人和一个小孩的哭声。谷子闻涕而入,才知道是一个叫李狗仔的老婆病魔缠身,寒热无常,全身疼痛,还兼有咳嗽。急得父子两不知如何是好。何谷子连忙弄清情况,并且安慰他:“别怕,你老婆是‘打摆子’了,我一定会把你婆子的病治好!”谷子依症分析,认定她患的是寒疟较为少见的病,主要是受凉等因素所致,适宜服用兼具温肾补阳等中草药,以缓解怕冷、面色苍白、全身乏力等症状。为此立即施用《香草方》加减,一直到病情好转,病愈康复。李狗仔一五一十地看在眼里,感恩在心上。当即拉着老婆、儿子,一起跪在地上,连连磕了三个响头,并送上一大袋自己采做的蘑菇、杨梅干。何谷子哪里肯收,忙屈身扶起三人,双手抱拳作揖,说:“以后村里有个病啊、灾的,记得寄个口信过来。”话毕,便又远走他乡。何谷子就是这样,以拳拳之心,济世救人。
为此,人们都尊称他为“何公”,颂扬他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他四十多年如一日,掏心掏肺,行医治病,善待世人,自己却一生未能娶得家室。晚年,他来到石岐山下的这个山窠中编茅搭屋,压竹围篱,安度余生,坐床仙去,享年76岁。
为纪念和弘扬何公一生克己济世,治病救人的处世、行医、奉献精神,后人在何公晚年住处建庵塑像,开堂祭奉,香火祀公,并取名何公庵。从此,邵武及周边县乡前来祈拜求愿的百姓络绎不绝,灵验非常,七百来年香火不断。据说,1934年此庵毁于兵灾。直至九十年代,一帮有心人出面在原址上重建、扩建,何公庵才得以重现当年光彩。这正是:香火不断神灵在,千古传颂何公萨!
以上就是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香火不断何公庵》,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