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寒山和拾得去临海方向化缘,化了满满两担谷子,每人一担,走在回天台山的路上。
为了抄近路,他们决定翻大雷山,刚到山脚,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而下。
二人无处躲避,身上淋了个透湿,更可惜的是两担谷子也被淋湿了。
过了不久,雨过天晴,天上出现了彩虹。
二人挑起湿谷,继续赶路,走到兰湖,也就是现在雷音寺的地方,远远望见山谷间有一块巨石。走近一看,只见石面光滑平坦。
这时,天上太阳出来了。
寒山对拾得说:“日头介好,我们何不在此歇歇脚。这块岩石平平坦坦,不妨将淋湿的谷子摊在石上晒晒。”
拾得点点头说:“好呀,好呀!”
二人就将两担谷子倒在大岩石上摊开来。
拾得又说:“你看,师兄,这岩石下水潭的水多清呀,我脊背全是汗水,也好洗洗。”
是啊,二人挑着谷担走了两个时辰,汗水早把衣衫渗透了。
大石下面有一汪潭水,水中有不少的小鱼在嬉戏。
二人脱了衣衫,下到水潭中洗浴。
不想一阵风吹来,将二人的衣衫吹落在水潭,拾得想去捞,可一想,衣衫已经湿了,索性洗一下晾干再说。
再一看,装谷子的板箩也被吹到溪水中,随着溪水漂进了树林中。
寒山、拾得在水潭里洗了个痛快,钻进树林里,将衣衫拧干了,挂在树枝上晾。
二人则躺在大树脚下,眯一下眼,想等衣衫干了,再穿上赶路。
这时,从山谷间走来一位砟柴的老头,看见大石上黄灿灿的稻谷,心想,这方圆数十里没有人家,也没有田地,是哪个在这里晒谷呢?
“哎——有人伐?有人伐?”老头连连喊了几声。
拾得正想答应,寒山赶紧拉了他一把。
拾得这才想起,是啊,自己一丝不挂的,怎么好意思出来见人,于是闭紧嘴,没敢作声。
老头又喊了几声,还是没人答应。
老头心想,这石上的稻谷怕是天上神仙看见我家贫穷,赐给我的吧。
想到这里,老头弯下身,用手将稻谷拢成一堆。
见老头要拿稻谷,躲在树林里的拾得有些忍不住了,这稻谷可是走了上百里才化缘得来的。
寒山拉住拾得,对着拾得耳朵小声说:“老人家想拿就让他拿去,大不了我们再去化缘。”
老头上山砟柴,只带了柴绳、柴刀、竹杠,没有装谷子的袋子,身上只穿了一条短裤,又不能脱下来。
老头只得在稻谷上用柴绳围了一圈,做个记号,赶回家去,拿口袋回来装稻谷。
过了一个时辰,老头拿着口袋返回到巨石,只见巨石上留下一小堆稻谷,稻谷上面是他的柴绳。
老头感到奇怪,看见巨石上面写着一行字:“化缘所得,有缘可得。赠予谷子,寒山拾得。”
因为这块大岩石上寒山、拾得曾晒过谷子。从此,就被人们叫作“晒谷岩”。
砟:天台方言,砍的意思。
讲述:杨米华
记录、整理:一为
大雷山位于台州市中西部,山体魁伟,山势峭拔峻绝,山顶常年云雾缭绕,是浙东南第二高峰,海拔1229.4米,为天台、临海、仙居三市(县)界山,是永安溪与始丰溪分水岭。它西南连接青明尖,沿西部区界蜿蜒向东北折东入境,在仙居县东北部、天台县西南部与临海市西北部形成主峰。
摄影:陈红军、牛哥
诗路天台┃《寒岩寺》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桐柏宫留题》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题国清寺三隐》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明岩寺》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游天台山回,别省院诸公》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题桐柏宫》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寻天台山水》 明 · 孙一元
诗路天台┃《台山篇》 南朝(梁)• 李巨仁
诗路天台┃《天台纪游 六首 华顶归云》 清 • 魏源
诗路天台┃《幽溪雪瀑》 明 • 释传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