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海。其中一座特别山,地势险峻,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半山腰有颗特别大的老枫树,一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经枫树脚下,延伸至山背,可通往永兴。山凹有几处老式村舍,年久失修,侵蚀严重已废弃,偶尔一户村舍,可见炊烟袅绕,人影婆娑。这里就是耒阳市大义镇尧龙村一组,大义枫树下,著名的湘南起义湘南游击司令部旧址。

两支手枪起家

1942年2月,湘南工委在公平石湾村召开紧急会议,作出“武装起义,保卫组织,发动群众,打击敌人,迎接解放”的决定,受压迫的耒阳民众纷纷加入队伍,革命烈火漫延耒阳大地。其中,数耒阳大义的闹革命最响最激烈。

2月8日,大义乡白云村成立了湘南工委武工队,王来苏任队长。王来苏和同志们同甘共苦,以原耒阳赤色游击第三大队北上抗日时留下的两支手枪作为起家的“本钱”,制作一批简易的刀、梭标等武器,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游击武装斗争。队伍穿梭在大义枫树下的羊肠小道上,隐藏在崇山峻岭中,令敌人闻风丧胆。

队伍遍地开花

1942年3月,在队长王来苏的浴血奋战带领下,武工队恢复发展党团组织,大范围宣传党的政策,深入敌人内部策反,严惩十恶不赦的反革命分子,队伍迅速发展到200多人枪。武工队纪律严明,全力配合周边革命力量协同作战。

当时全县党员发展到200多人,建立了20多个党支部,形势一片良好。同年4月,湘南工委建立了耒阳工委。6月6日,建立了耒永安衡工委。在以上党组织领导下,耒阳很快组建了河西武工队、西北武工队,河东武工队。三支武工队互相配合,英勇作战,不断扩大战果,为湘南工委武工队提供了大量粮食、现金、武器和兵源补充。安仁、永兴、衡阳、常宁等县也相继成立了武工队。

成为指挥中心

面对湘南各县武工队、游击队蓬勃发展壮大的趋势,1949年5月上旬,湘南工委在公平圩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对湘南各县游击武装进行整编,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协调作战,建立巩固的游击区,迎接解放大军解放湘南地区。6月21日,湘南工委书记谷子元在大义乡枫树下召开湘南工委扩大会议,工委成员和耒阳工委、耒永安衡工委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湘南工委与五岭地委已失去联系,不能坐等上级部署,根据当时形势,作出三项决定:一、广泛发动群众, 开展抗征粮、抗征兵、抗征税和护厂、护路、护桥、护库斗争;二、立即着手收编整合各县地方游击武装;三、正式成立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军湘南游击司令部,由谷子元任司令员兼政委,何大群、雷天一分别任政治部主任、副主任,随着收编工作的进展,湘南各县游击武装被统一整编为11个大队, 1个警卫大队,2个直属中队,1个直属民运队,共3899人枪,并明确了每支队伍的作战区域和任务。这就是著名的大义枫树下会议,会议的召开地点大义枫树下也正式变成了湘南游击司令部。

6月底,又在枫树下湘南游击司令部召开会议,把湘南工委武工队改名为湘南游击司令部第二大队。任命王来苏为大队长,伍刚为政委。耒阳大义枫树下的游击革命进入了高潮。

(湘南游击司令部办公室及司令员兼政委谷子元用过的办公桌)

司令部成立后,大义枫树下成为湘南地区革命游击武装的军事指挥中心,在它的统一指挥下,所属各部队在各自的作战区域主动出击,奋勇杀敌,又跨战区互相支援,配合作战,使湘南游击战争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克服了以往多头指挥、各自为战的松散状态,为迎接、配合、支援解放军大部队解放湘南十几个县城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湘南游击司令部指挥下,第二大队配合解放军136师于10月6日解放了耒阳县城。

来源:红色耒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