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背后粮食连续大缩水。
粮食丰收节也看不到农民脸上丰收的喜悦,收购价一掉再掉,化肥、种子、地租、人工却一直在水涨船高。玉米掉到了九毛八,水稻也才一块零几分。今年又碰上了干旱的天气,水稻结实率下降严重,湿的稻谷每亩平均产下来是不到900斤,产量低,收购价也低。除去所有的化肥、种子、基建费,一算却没有任何利润,有些甚至于是赔钱。
隔壁村一个大叔说他今年种了200亩水稻,每亩地的地租是700,200亩水稻是14万的地租,平均每亩产值是900斤,晒干了只有800斤。800乘以一斤水稻一块一的收购价也就是880块钱,去掉收割费70块一亩,再去掉种子、化肥、农药、人工,每亩田还需要再赔进去400块。
这个产量普遍下降,价格还跌了。农民老百姓实在是想不通,产量低、收购价低的双重的困境下让无处辛苦劳作的农民陷入了迷茫。他们的坚守、付出我觉得不应该被辜负,要让真正流汗劳作的农民伯伯赚到钱也不能只靠政府的努力。
新农人也要起到一个自力更生的带头作用,推动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把水稻变成大米,把大米直接供应到消费者的餐桌,让农民从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样是不是对农民的权益也是一种保护?
兄弟姐妹们,你们说是吗?走,回家吃饭。
粮食丰收节也看不到农民脸上丰收的喜悦,收购价一掉再掉,化肥、种子、地租、人工却一直在水涨船高。玉米掉到了九毛八,水稻也才一块零几分。今年又碰上了干旱的天气,水稻结实率下降严重,湿的稻谷每亩平均产下来是不到900斤,产量低,收购价也低。除去所有的化肥、种子、基建费,一算却没有任何利润,有些甚至于是赔钱。
隔壁村一个大叔说他今年种了200亩水稻,每亩地的地租是700,200亩水稻是14万的地租,平均每亩产值是900斤,晒干了只有800斤。800乘以一斤水稻一块一的收购价也就是880块钱,去掉收割费70块一亩,再去掉种子、化肥、农药、人工,每亩田还需要再赔进去400块。
这个产量普遍下降,价格还跌了。农民老百姓实在是想不通,产量低、收购价低的双重的困境下让无处辛苦劳作的农民陷入了迷茫。他们的坚守、付出我觉得不应该被辜负,要让真正流汗劳作的农民伯伯赚到钱也不能只靠政府的努力。
新农人也要起到一个自力更生的带头作用,推动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把水稻变成大米,把大米直接供应到消费者的餐桌,让农民从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样是不是对农民的权益也是一种保护?
兄弟姐妹们,你们说是吗?走,回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