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鸡🐔结缘
认识何师傅,是在菜场。
一个中年男人,三号个子,精瘦,有一点驼背。男人大脑门,头发有点花白凌乱,不怎么白也不怎么新的衬衫,长裤,打皱,一只裤脚挽着,衬衫裤子虽旧但干净,脚上穿一双旧的运动鞋,粘着泥巴。男人面前有一只铁框鸡笼,里面放着三四只大公鸡。引起我注意的正是这鸡笼和里面的鸡🐔。他的鸡笼干干净净,里面铺着装饲料的编织袋,编织袋铺的方方正正的,有一点鸡粪,不影响它的整洁和美观。几只公鸡🐓也是精神抖擞,鲜亮的公鸡毛在阳光下散发五彩的光芒。这个中年人和他的公鸡以及鸡笼都给我留下极好的印象。我想买几只家养的土工鸡带去青岛,就和中年男子攀谈起来。
“师傅,公鸡🐓多少钱一斤?”
“十八,头一笔十七买给你。”中年男子很是爽快。菜场里的公鸡每斤十元到二十元不等,原因当然与饲养环境还有喂料有关。我见他的公鸡卖的不便宜,就又问:
“师傅,是散养的吗?”
“当然,我家在黄河边上,有树林,正宗散养。”
我本来就想买土工鸡,但我并不能判断他卖的是不是土工鸡,就又问:
“能去您家看看吗?”
我提出新要求,说话也更客气起来。
“当然可以,我们加个微信吧!”
加了微信,留了电话,我认识了何师傅,并约定去他家看看鸡。
周日下午,我和老伴开车,按何师傅发来的他家位置直接开到了他家门口。
乡下已经一片成熟的景象。喜人的当然是低垂着脑袋穿着黄中还带有点青绿外衣的稻谷了。水稻水稻,鱼米之乡的稻谷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功不可没啊!初秋的树木的叶子更加老绿,也更给人厚重的感觉。大树深深扎根乡野,沟壑纵横,庄稼遍地,目之所及,就是一个词:踏实!真想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望着蓝天白云,呼吸着稻谷的清香,沉沉地睡去。那该是怎样的静谧美好啊!
何师傅接到我的电话,从玉米地里赶回来,在他家大门口欢迎我们家呢!伴随何师傅一起来迎接我们的还有他养的两条狗,两条狗不大,二三十斤,毛色光亮,肉嘟嘟的,是那种外形有点儿像柯基的土狗。虽然第一次来,狗狗没有狂吠,还热情地蹿上蹿下,可能是它们的主人对我们很客气的缘故吧。
进了何师傅家,主屋是四间大平房,另外两边各有两间房子,一边是厨房,一边堆放杂物。院子宽敞明亮,朝南的方向是敞开的,用网拉开,一直延伸到黄河边上,土堆上树木葱茏,真是个天然的鸡场啊!
何师傅家养了二百多只鸡,百十只大鹅,几只羊,还有几十只鸽子。尤其是那群鸡,整日在树林里跑着觅食,看上去都很健康,和饲养场养的肉鸡子断然不同。何师傅挑了四只肥硕的公鸡,告诉我这几只都是八十天以上的,肉质细腻,好吃的很。看到何师傅逮鸡,有几只在院子里散步的公鸡吓得直朝草垛里钻。何师傅指着一只公鸡说,他原本想逮这只的,可是没逮到。我问缘由,何师傅说,这只公鸡与其他公鸡不同,它酷爱自由,从来不进网子里面,也不和其他公鸡一起。有趣!公鸡也有这么特立独行的。就让它多自由些日子吧!我问何师傅,这么大的树林,母鸡把蛋生外面怎办?何师傅说,有啊,上次一只母鸡带回来一群小鸡雏呢!一般情况下,母鸡会在鸡舍里下蛋。
院子里忙碌的还有何师傅的老母亲。老人家也不高,但气色好,做事很麻利,我估计也就七十来岁。老人家烧好了开水,何师傅把鸡杀了,他说家里杀的比菜场大桶里杀的好吃。老人家端了两只方凳过来,又去剥玉米了,这时一问,才知老人家已经八十四岁了。哎哟,百岁老人不在话下啊!何师傅说养鸡养鹅赚不了钱,他留在家里就是为了照顾老母亲。妻子在外打工,儿子在上海读研究生。很普通的人家,很踏实的生活,我似乎找到了与何师傅某种共鸣,人与人就是这么结缘的吧?
傍晚时分,鸡鹅渐渐安静下来,我看到一些鸡飞在矮树枝上休息,不由想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里的那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我们告别了何师傅一家,开车返回。路上,又圆又红的太阳收敛了光芒,我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归市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