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季稻收割的时节了,我们这块儿,架势早的,都吃上新米了。今年雨水调匀,稻谷长势喜人,收成不错,一亩田少则1200斤,多则1500斤。
新谷价格,比起往年,还是涨了一点。老妈在军大脚那儿籴一千斤谷子,价格已经说好了是170块钱一担,好多年了,一直都是维持在150左右,即使今年,在山坪,文在食堂的同事,端她们那儿,也还是150块钱一担。当然,稻谷的品种不同,价格不同,这也正常。
中午,老妈和军大脚闲聊,说起稻谷的品质,圆胖的稻米,没有那么好吃,长而细的,味道好很多,高压锅一揭开,一股香味就弥散开来,惹人馋虫,感觉不要咽饭菜都能干下两大碗,所以,品种不同,价格也不同,好吃的,价格贵点,味道淡点的,肯定就便宜些。
但是,什么事儿都没有绝对,好的坏的,没有个极端。好吃的不好吃的,煮出来的分量是不同的,同样分量的大米,不好吃的,蒸煮出来的分量显多些;好吃的,分量显少些。也正因为如此,在温饱问题是第一要务的年份,老妈总是把家里种的晚稻交了公粮或者粜了给人家,早稻留着自己吃。晚稻蒸煮出来,雪白的米饭,蓬蓬松松,热气腾腾,香味扑鼻,但是不经煮,早稻煮出来的米饭,品相不好,色泽暗黄,吃起来有股子糙米的涩味,我们就都埋怨老妈,为什么不把晚稻米留着自己吃,老妈有解释,说是早稻米有营养些,吃了好。小孩子们哪里知道老妈的良苦用心,一样的稻米煮一餐饭,可以多出来半碗甚至一碗米饭来,日积月累,这样半碗一碗米饭,对勤俭度日的农家来说,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可以省下多少心啊。
现在老妈作田是作不动了,吃早稻米还是晚稻米,也不去细分了,但是,节省的秉性是改不了的。我们都说用不着籴这么多稻谷,吃不了,到了明年,会生飞蛾,没有米吃了,到粮油店一趟,想买多少是多少,很方便,但是老妈不听,一定要买人家的新谷,说是划得来些,而且碾了米剩下的谷糠还可以用来喂鸡,老妈这样坚持,除了一点经济账,其实更在意的,是心底里,还有一个过过苦日子的农民的心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老妈早先不时的回忆过去,只要仓里有粮,柴角里有柴,心里才踏实。
唉,咱中国人的忧患意识,总是那么浓。
小贴士:不同品质的稻米,煮的时候,放水的多少是有差异。口味好的米饭,往往不经煮,出饭量相对少,水要少放点;口感平淡的,煮饭煮得来些,水可以多点。
这米饭的口味和分量,也有质量守恒定律,好吃的量少,量多的味儿平,一样是稻谷,却各有各的好处,什么都不能完美。
新谷价格,比起往年,还是涨了一点。老妈在军大脚那儿籴一千斤谷子,价格已经说好了是170块钱一担,好多年了,一直都是维持在150左右,即使今年,在山坪,文在食堂的同事,端她们那儿,也还是150块钱一担。当然,稻谷的品种不同,价格不同,这也正常。
中午,老妈和军大脚闲聊,说起稻谷的品质,圆胖的稻米,没有那么好吃,长而细的,味道好很多,高压锅一揭开,一股香味就弥散开来,惹人馋虫,感觉不要咽饭菜都能干下两大碗,所以,品种不同,价格也不同,好吃的,价格贵点,味道淡点的,肯定就便宜些。
但是,什么事儿都没有绝对,好的坏的,没有个极端。好吃的不好吃的,煮出来的分量是不同的,同样分量的大米,不好吃的,蒸煮出来的分量显多些;好吃的,分量显少些。也正因为如此,在温饱问题是第一要务的年份,老妈总是把家里种的晚稻交了公粮或者粜了给人家,早稻留着自己吃。晚稻蒸煮出来,雪白的米饭,蓬蓬松松,热气腾腾,香味扑鼻,但是不经煮,早稻煮出来的米饭,品相不好,色泽暗黄,吃起来有股子糙米的涩味,我们就都埋怨老妈,为什么不把晚稻米留着自己吃,老妈有解释,说是早稻米有营养些,吃了好。小孩子们哪里知道老妈的良苦用心,一样的稻米煮一餐饭,可以多出来半碗甚至一碗米饭来,日积月累,这样半碗一碗米饭,对勤俭度日的农家来说,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可以省下多少心啊。
现在老妈作田是作不动了,吃早稻米还是晚稻米,也不去细分了,但是,节省的秉性是改不了的。我们都说用不着籴这么多稻谷,吃不了,到了明年,会生飞蛾,没有米吃了,到粮油店一趟,想买多少是多少,很方便,但是老妈不听,一定要买人家的新谷,说是划得来些,而且碾了米剩下的谷糠还可以用来喂鸡,老妈这样坚持,除了一点经济账,其实更在意的,是心底里,还有一个过过苦日子的农民的心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老妈早先不时的回忆过去,只要仓里有粮,柴角里有柴,心里才踏实。
唉,咱中国人的忧患意识,总是那么浓。
小贴士:不同品质的稻米,煮的时候,放水的多少是有差异。口味好的米饭,往往不经煮,出饭量相对少,水要少放点;口感平淡的,煮饭煮得来些,水可以多点。
这米饭的口味和分量,也有质量守恒定律,好吃的量少,量多的味儿平,一样是稻谷,却各有各的好处,什么都不能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