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量进口美国玉米和大豆,粮食上面就不怕“卡脖子”吗|欧界

欧界报道:

这两年我们国家内各行各业都在提“自研”,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把自己的生命紧紧攥在自己手上,不过,这阵“自研风”也让很多人走向了极端。见着进口的东西就批判,知道进口的东西就鄙夷,眼睛里容不下一粒进口的“沙子”,国民陷入了“自研怪圈”。

最近,有关部门对外公布数据,中国已经从美国预订了37%的下一季预期玉米进口量,以此进口玉米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根据相关专家预计,中国下一季从美国进口的玉米预订量或将达到1500万吨。而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中国这个月已经从2021-2022年的玉米季预订了近950万吨的美国玉米了,而从9月开始,中国还将从全球进口玉米约2600万吨。中国如此进出口情况也给投资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玉米期货在不久前就达到了4月中旬后的价格峰值,不过目前的价格也已经从高点下跌了约13%。

当然,除此之外,中国每年还固定从美国等国家进口大量其他粮食如大豆等,中国对国外的原油、铁矿石、芯片和精密设备等的进口量也是全世界第一,可以说,中国完全脱离不了进口。

对于这一现象,不少网民开始了讽刺和谩骂,为的就是希望中国能够真真正正地实现独立和自主,也有人痛心“多少良田沃野高楼密布”,感慨我们国家的发展太过于忘本,以至于粮食都需要大量进口。

的确,网民们的爱国赤忱不可阻挡,但在大层面下,适当的进出口贸易才是生存之道。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主要的谷物作物的消费国之一,而中国进口玉米也主要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庞大的猪群饲养需求。中国对玉米等粮食的进口也不完全依靠美国,今年对美国玉米的庞大需求量还是因为巴西严重的干旱情况,对我国而言美国是可以被替代的粮食进口国。

实际上,中国的人口众多,坚持每一年完全依靠自主产粮为国民提供生存有一定的难度,而如若从国外进口粮食既可以保证国家获得经济实惠的粮食,也能有助于国家之间正常的经济贸易关当然也可以保证国家有余粮以备不时之需。除此之外,国家每年都赚取有大量的外汇,如果不对外消费的话经济也无法流动。

“自研之路”还得继续,独立自主也不必走向极端,大家觉得呢?


来源:线上采编,如涉及版权问题或者寻求报道,请及时联系欧界传媒网

o2ojie.com!

欧界生活|美好生活消费分享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