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粮商为什么不敢低价囤货?未来玉米价格走势仍需观望!
玉米涨价前景不乐观,粮商谨慎经营
近期,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全国各地的春玉米陆续进入播种阶段。与此同时,广大农民手中还囤积着大量上年度的玉米库存,纷纷将"栈子粮"抛售市场。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玉米贸易商们对于大量收购囤积玉米并不太感兴趣,他们更倾向于边收边销,不愿留有过多存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玉米供应充足,加之下游需求疲软,玉米价格上涨的前景不太乐观。

北粮南运遭遇价格倒挂
以往,东北是我国最主要的玉米产区之一,每年大量玉米需要通过铁路、汽运等方式外销南方市场。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黑龙江佳木斯当地粮商赵言松表示,自4月以来,佳木斯地区玉米外运数量锐减,每天外销量只有1000吨左右,环比下降近90%。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北方地区玉米库存充裕,无需大量外销;另一方面,北粮南运遭遇了价格倒挂的困境。即当地玉米现货运至北方港口后,价格不但高于大连港玉米期货价格,甚至高于销往河南等内地市场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玉米外销基本无利可图。
供给充足 进口粮食入市
供给方面,今年国内玉米市场货源十分充足。首先,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去年玉米丰收,各地农户手中还留存大量余粮未售。其次,进口玉米和其他替代品大量流入国内市场。据黑龙江五大连池市盈峰粮食公司总经理柴印峰分析,目前国内保税区内有大量进口玉米及其制品存货,南方市场更是被进口玉米占据;此外,进口饲料小麦、高粱等替代品也供应充足。因此,新季玉米供应并不会出现短缺。

需求不旺 养殖户减少
需求端也较为疲软。陕西西安市粮商老胡最近专门赴河南、河北等地调研后发现,目前这些主产区农户门前堆积着大量"栈子粮",这在往年是少见的景象。
形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生猪、牛羊等养殖户锐减,玉米的就地转化能力大幅下降。以河南泌阳县为例,不少农户已经停止了生猪、牛羊养殖,主要是近年来畜产品价格始终低迷,养殖效益不佳。泌阳双庙乡农民刘建业去年养殖生猪和肉牛就亏损两万多元,最终只能全部出售。

销路受阻 内销外销两难
在供给充足、需求不旺的大环境下,无论内销还是外销,玉米均面临一定困难。内销方面,传统的销往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的渠道,如今已被新疆玉米和进口玉米所占据。外销方面,如前所述,北粮南运遭遇严重价格倒挂,利润微薄。
面对如此困境,贸易商们自然不愿大量囤货。河南诚亿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杨华松坦言,虽然河南等地玉米价格处于低位,但由于缺乏利润可期,大部分贸易商不敢囤货,只能边收边销。同样,河北柏乡县粮商赵炳辉也表示,由于缺乏好的销路,公司近期只进行少量收购,以免存货压力过大。
整体来看,今年国内玉米供需失衡,市场供应过剩,需求不足,价格上涨动力不大。粮商们对于大规模囤货也就不感兴趣,更倾向于谨慎经营,边收边销,控制风险。当前唯一的亮点可能是,一些跨国粮商和国营粮食企业正趁机大量收购,他们有实力承担一定的存货压力,等待行情好转。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国内玉米价格能否企稳回升,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天气状况。未来的天气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能会影响新季度玉米的生长期和单产水平,从而改变供给端格局。
2.进口政策。若国家启动临时关税配额管理机制,适当降低玉米及其制品进口关税,则可能压制国内玉米价格;反之,则将利好国内玉米价格走高。

3.养殖业复苏。如果生猪、牛羊等养殖业重拾活力,玉米的饲料需求也将增加,或将推动玉米价格企稳回升。
4.替代品价格波动。如果其他替代饲料如高粱、麸皮等价格发生大的波动,也会对玉米价格带来一定影响。
总的来说,虽然当前国内玉米价格处于低位,但粮商们对于大规模囤货仍持审慎态度。他们更倾向于边收边销,控制风险,等待行情反转的时机。未来玉米价格走势,将取决于供需两端的变化,以及国家进口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还需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