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玉米万不可直接下锅,这五招要牢记,保证鲜嫩可口,软糯香甜


玉米很多人都爱吃,有软糯和爽脆两种,无论是煲汤还是做菜,那是百吃不厌。在我国有着不同的玉米种类如:高油玉米、甜玉米、紫玉米、蛋白玉米、糯玉米等,但不论哪种都离不开“香甜”二字。

玉米棒

平时大家买回玉米最多的做法是水煮,特别是早餐的时候最是方便。一锅水、二条玉米、配上鸡蛋牛奶,一餐的伙食基本就解决了。

不过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在家煮的玉米没有外面煮的好吃,口感相差甚远。于是纳闷了,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今天就为大家讲讲那些年走过的弯路。分享几个小技巧,教你最正确的水煮玉米之法。

水煮玉米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事物。煮玉米也是一样,想要煮出香糯可口的玉米棒,以下细节可得注意了。

细节之一:小伙伴煮玉米一定要凉水下锅,千万别热水下锅!

热水下锅

这个定律几乎适合所有耐煮的食材,凉水下锅会让玉米的里外受热均匀, 煮出来的口感会更好。

如果用热水下锅的话,会导致表层熟透里面没熟的情况,或者里面熟了外面已经煮干、煮老了。

凉水下锅

有些赶时间的朋友,有时会这样做: 一边烧水一边清洗玉米,水温上来了马上把玉米丢进去煮。这是一大误区,不光口感不好,还会判断失误。以为外面熟了里面也熟了,半生不熟吃下去影响健康。

细节之二:很多小伙伴习惯煮玉米时把外面的壳剥得干干净净,然后下锅水煮捞起来就吃,觉得应该很方便。其实这也是玉米煮不好的原因,记住了千万别这么做!

玉米壳剥得很干净

煮玉米时朋友们是否都喜欢把外面的壳剥得“光秃秃”的?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做的,认为这样会很卫生。

当然,我们煮玉米时确实要剥去一些壳,但万不可全剥,我们需要留个一到两层 包裹在玉米棒上。

留几层壳

要知道玉米壳上也是含有营养成份的,丢弃实在可惜。煮玉米时,壳上的营养物质可以浸入玉米粒,增加营养;不仅如此,还可以包裹住玉米防止原本的营养成份不流失,好吃又营养可谓“一举两得”。

不知道大家留意过没有,街边的小店里煮的玉米都是带壳的,当购买后才会现剥。

细节之三:煮玉米千万别把玉米须摘掉!

除了上面说到的剥玉米壳的禁忌之外,小伙伴另外一个常做的步骤就是:把玉米须给摘得“一根不剩”,是否深有同感?

摘掉玉米须

玉米全身上下都是宝,玉米须也不例外。玉米须中含有十余种物质,可食用也可入药。适当地熬水喝、炒菜吃对降低血糖和血压、利尿、除湿热湿气,有一定的效果,所以这个“宝”可不能扔。

保留玉米须

我们在煮玉米的时候, 要适当的留一些玉米须,这样里面的有益成份可以煮入玉米里面。因为包裹了玉米须和玉米壳,玉米煮出来会更香更浓,大家可以试试。

细节之四:在煮玉米时什么也不添加,只是开水煮熟就万事大吉了,这也是很大的一个误区。

不加任何调味

煮玉米属于高温烹饪,在持续的熬煮中玉米粒会加速收缩, 从而变得有些干和硬。

在熬煮中我们可以适量的添加一些食用盐,盐可以锁住玉米粒里的水份,让玉米粒更加饱满和鲜嫩。

加入少量盐和苏打

有条件的朋友还可以加少量苏打粉,因为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苏打可以让这些营养物质充分释放,对人体十分有益。还可以让玉米更软更糯,口味更上一层楼。

细节之五:玉米煮熟后没有及时捞出,让它一直浸泡在锅里。

煮熟后久泡锅中

这个估计很多小伙伴都做过,认为煮熟后在锅中泡一泡更鲜嫩…,想法虽好,但事与愿违。

其实真实情况是:煮熟后的玉米在锅中长时间浸泡,会让玉米的糖分流失,糖分会被稀释在水中,也就是说吃起来不会很甜了。

及时捞出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煮熟后及时捞出才能保证它的口感不变,吃起来鲜嫩软糯口味一绝。相反泡的越久越不好吃,不建议这样操作。

好了,这下朋友们知道了吧,简单的煮玉米还有这么大的学问,赶紧试试,保证越吃越香。

水煮玉米

最后啰嗦一句,煮玉米时间不能太短也不宜过长,一般15至20分钟最好。时间短了没熟,时间长了煮干煮老了,你要的口感可就没有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