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玉米种子允许有2%~4%的“杂粒”,纯度96%~98%而不是100%
#秋日生活打卡季#玉米种子的外包装袋上明确标注“一级玉米杂交种子”纯度为“不低于98%",“二级玉米杂交种子”纯度为“不低于96%”。由此而推,为什么玉米杂交种子的纯度不是“标注100%”呢?那么这个2%~4%的玉米“杂株率”是指啥个东西,才是“合 理 合 法”的存在?
图片01):黄粒大穗玉米品种优迪与华玉


在玉米观摩会中,一同行的玉米种子经销商发现品试地块的几株“变异株”玉米植株,便向清江鹤如此“发 问”,探究这个“合理存在”的玉米“杂株率”。
但凡种植过玉米或经销过玉米种子的人都知道,玉米包装袋上大多数品种都是标注“玉米纯度”为大于96%,净度大于98%,发芽率大于85%,水分不得高于13%。也就是说,小包装种子中的玉米种子,是有“杂粒”和“哑粒”的,而且还是“合理合法”的存在。
图片02):黄白粒与纯白粒玉米品种


那么这个2%~4%的玉米品种“杂粒”主要是指什么东西?基于此,本期图文,清江鹤将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杂交玉米品种2%~4%“杂粒”的相关话题进行专题分享,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
达标玉米种子允许有2%~4%的“自交粒”或“杂粒”:
达标“杂交玉米品种”纯度为96%~98%以上。其中一级标准为纯度达98%以上,二级标准为纯度达96%以上。2%~4%的“杂粒”主要是指玉米制种时,因为“去雄不好”产生的“自交粒”和因为“隔离条件不好或不达标”导致的父本以外的花粉授粉而产生的“杂粒”。而且这种“自交粒”或“杂粒”的比率不得高于4%。高于4%的“自交粒”或“杂粒”,就是种子的质量问题了。
图片03):黄粒半马齿玉米品种


因此,在种子观摩会中,通过品试地块中的“杂株率”或“变异株”就可以非常明确地肯定,所选择的玉米品种纯度大致是多少。有严重“变异株”或“杂株率”的品种建议不选。
玉米品种中的“自交粒”或“杂粒”的来源:
我们利用杂交玉米种子来进行玉米生产,主要是利用玉米“杂 种 一代”的“杂 种 优势”,来帮助我们种植玉米获得丰产稳产。
玉米“杂 交 种”第一代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的遗传特性,“杂 种”优势比较强,种子优良。
图片04):单穗籽粒饱满的玉米新品种


在田间表现纯度高,植株整齐果穗大小一致,能够获得丰产稳产。
种子质量再好,如果“杂 种”优势不强,果穗不大产量不高,也不能算品质优良的玉米杂交种。
但是,玉米杂交种从第2代就开始发生性状分离,“杂 种优势”不断 褪 化,在生产上是不允许用的。如果不听“劝 阻”,那么杂 种 第2代生产出来的玉米至少减产25%以上。
图片05):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品种


因此,玉米种子中的“杂 粒”就有制种材料中的“褪化粒”,“串粉混杂粒”,和玉米繁种材料中的“亲本粒”混杂到种子中去的籽粒。
所以,玉米制种“去杂”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在玉米植株的“苗期”“定植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和果穗收获以后“去 杂”(可疑株,可疑穗去除)非常重要,以确保种子纯度。
玉米种籽的纯度:
在我们的潜在思维之中,玉米种籽的“纯”就是玉米定植到大田以后,生物学综合抗逆性好,农艺性状稳定,经济性状高的品种称之为“纯”。
图片06):中穗黄白粒活杆成熟的玉米品种


实际上,玉米品种的“纯”与“不纯”是相对的,“绝 对 不 纯”才是真实的。
再“纯”的玉米品种,种植几年以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纯度也会自然下降而变得“不纯”。因为在种植过程中,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容易发生“串粉”,所以它的杂种优势就会下降而变得品种的不纯。
所以,从生产实践和遗传学角度来讲,玉米生产中的“纯”品种,就是玉米品种的生物学特征,农艺性状综合表现,经济性状的相对一致性和稳定性。而且这种一致性和稳定性是会不断地传给下一代而“遗 传”下去的。
图片07):中穗硬粒黄色玉米品种


当然,也只有生物学特征,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相对稳定的玉米品种,才符合生产需要,也才能使玉米种植获得丰产稳产高产。
如何从“观摩会”中获得品试玉米品种的纯度:
主要查看玉米展示品种有无“串粉”果穗,有无“空 秆”,有无“杂 粒”。田间植株的株高是否一致,果穗大小是否一致。特别是田边的果穗与田中间生长的果穗是否一致。
有的玉米果穗“边际效用”比较“强 烈”吸眼,很多人往往被地块边上的几个大果穗“感动”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实,田中间的玉米果穗很小,差别很大。
图片08):大穗黄白粒玉米品种


有的玉米品种本来就是紧凑型半紧凑型的品种,为了提高其品试的“展览”效果,在种植模式和用肥上很有“讲 究”。结果,农户“懒散”出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图片09:黄粒硬粒中穗密植型玉米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