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之能量
地球上所有生命无一不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动物有机体通过氧化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从而获得化学能,用以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育肥、产蛋,产奶和繁殖等生产活动。
能量作为与蛋白质并重的两大类营养之一,在一线生产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还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降本增效这个话题似乎更是和能量不沾边。
一、能量能决定采食量吗?
能量决定采食量,这句话在蛋鸡养殖圈传播甚广。有养殖场反应豆油加了不少,采食量也没见少,是不是这句话不对呢?
能量决定采食量的前提是标准舍温度和符合质量标准的玉米。一旦玉米能量值低或者舍温低,即使添加了油脂等能量物质鸡群的采食量也会偏大。前者添加的油脂用于弥补玉米能量值的不足,后者则是低舍温导致维持能耗过高。
这两种情况的鸡群一旦撤掉豆油,不增加饲料喂食量,10-15天左右会看到蛋形指数的变化,如若不即使调整就会面临产蛋率下降。
还有一种情况是前期鸡群偏瘦,增加饲料能量水平后,短期内并不会表现采食量下降。
二、得了脂肪肝是不是能量太高了?
只要一看到脂肪肝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饲料能量高了,实际生产中我们看到的所有饲料配比能够满足鸡群能量需要的不多,特别是300日龄之前,更别说能量超标了。那为什么能量不足还会有脂肪肝呢?
1、霉菌毒素等导致肝脏功能差,内源性乳化剂胆汁酸不足,不能很好地把脂肪代谢掉,造成脂肪沉积在肝脏中。

2、豆油中混有含大量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或豆油的磷脂缺乏,导致脂肪代谢或转运能力不足。
3、饲料中添加的胆碱、甜菜碱、脂肪酶、B族维生素等与脂肪代谢、转运的营养因子不足。
三、豆油是**油脂选择吗?
养殖企业通常使用大豆油,大豆油富含C18:2(亚油酸)。C18:2的代谢,需要先代谢成C2,然后再流向能量或者C16:0,其净能水平不高。

另外大豆油富含ω-6脂肪酸,其对应的激素多是导致炎症反应的,炎症是一种保护性反应,适度的炎症有利于健康,过度的炎症就麻烦大了。
根据现场数据,豆油不是**的饲用油脂,.更不是唯一的选择。有多种脂肪酸组成,并且有适量磷脂参与的复合型产品,才能为机能提高最合适的脂肪酸营养和能量供应(这个营养理念文章最后会详细讲述)。

四、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的酶靠谱吗?
单胃动物自身缺乏有效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酶,不能直接利用饲料中的粗纤维物质来提供能量。我们熟悉的豆粕中含有22.7%左右的半纤维素,这是一类非常令人讨厌的非淀粉多糖,其中一种组分是β—甘露聚糖。
“益能宝”优选进口β—甘露聚糖酶,复配纤维素酶、α—淀粉酶、代谢酶等,一吨饲料添加500克,提高的能量与15斤豆油相当。除了能提高能量以外,还能减少肠道炎性反应改善肠道健康。

五、我们依据什么去调整饲料能量水平?
在影响鸡用于生产的能量多少的因素中,舍温多少和额外补充的油脂的多少我们十分清楚,玉米的能值高低就很难做到精确。那么我们如何来判断鸡群能量是否够用呢?
利用蛋形指数软件,每个月鸡做1-2次蛋形指数测量,是让鸡保持健康,高产的**武器。

鸡群逐渐偏瘦是这样一个过程:
1,动用体能储备(体脂)。
2,第二步,就会影响正常的肝糖原储备,到了这一步就不足以对抗突发的强应激了。春节期间产蛋率大幅下降的鸡群基本就是处于这个阶段,而遭受了放鞭炮的强应激。
3,继续瘦下去,蛋重降低,然后出现产蛋率大幅跳水,有时候表面并不能看出症状,突发产蛋率跳水。
蛋形指数测量的方法:
上午10点钟左右,鸡舍以中间过道并离开门口5米以上的区域,选择30枚鸡蛋,测量横轴和竖轴,其比值即为蛋形指数。
冬季门口和两侧的鸡相比中间更有偏瘦,因为门口和两侧温度会略低一点点,温度低需要的能量就更多一些,而吃到的营养却一样多,鸡就会动用体能储备满足各项需要。
测量中间部分,更有指导意义,如果数据显示中间还偏瘦呢,那么两侧则会更瘦一些。
除了蛋形指数,还没有其它办法直接判断这批鸡的具体状态,也无法了解到饲料营养、管理措施是不是和鸡群最为匹配。
想通过蛋重指数了解鸡群到底需不需要调整营养,可以和鸡场营养师联系。
六、提高能量最科学的方法是什么?
从机体健康和添加成本综合衡量,益能宝+豆油+适当磷脂是科学合理的饲料能量组合。
1,豆油能提供亚油酸等脂肪酸和能量,还有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降低饲料粉尘等作用。
2,磷脂的添加是为了弥补常规饲料磷脂不足的营养缺陷,磷脂可以纠正体脂平衡,保肝护肝,提高脂肪的消化吸收转运,防治脂肪肝。
3,益能宝的主要功能是降解饲料抗营养因子,改善肠道健康,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每吨饲料添加500克提高的能量相当于15斤豆油,豆皮多的饲料会有更明显的作用。
饲料能量水平合理的鸡群料蛋比、产蛋高峰持续时间和抗病力都会非常优秀,饲料能量水平合理的鸡群脂肪肝的烦恼也大大减少。想要降本增效,必须调整好饲料能量水平,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能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