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有什么地标农品?这4种你一定吃过,第5种不一定
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是东北北部交通、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户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西南部。东与佳木斯、七台河、牡丹江市接壤,西与大庆市毗邻,北与绥化、伊春市相连,南与吉林省隔松花江、拉林河相望。

哈尔滨位于最北端,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城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9.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826.1亿元,林业产值33.2亿元,牧业产值319.2亿元, 渔业产值25.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5.4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06.7万亩,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234.0万头、73.4万头、36.1万只、2429.5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49.7万吨、18.7万吨、51.9万吨,水产品产量13.3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2.9万吨,捕捞水产品产量0.4万吨。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1110.5万亩。绿色食品标识认证71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35个,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40.0万亩。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家。其中,国家级22家,省级91家。

五常大米
五常市是典型农业大县(市)、国家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十大先进县之一、也是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五常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占哈尔滨市的四分之一,被誉为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五常市拥有肥沃的黑土地,富含氮、磷、钾等矿物质,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五常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饭粒油亮,香味浓郁。2003年5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五常大米”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20年9月14日,五常大米纳入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五常市今年水稻种植面积251.1万亩,2023年五常大米市场品牌价值高达713.10亿元,品牌强度值达930,连续8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

巴彦玉米
巴彦县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生产的巴彦玉米营养丰富,质量好,有其特殊品质。玉米粒比较大,饱满。据《巴彦志》记载,巴彦农作物以大豆、谷子、小麦、高梁、玉米、大麦等为主。巴彦县玉米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历来居全省前列。2008年11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巴彦玉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近年来,巴彦县加大高水平农业科技投入力度,通过提升机械装备水平,保障粮食安全。为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巴彦猪肉
巴彦猪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巴彦猪肉色泽鲜艳、肉体有弹性、瘦肉率高、表皮光润。猪肉瘦肉中脂肪含量3%以下,适量食用不会发胖;亚油酸含量9%以上,猪肉口感香而不腻,嫩而不滑;猪肉蛋白质含量大于20%,氨基酸大于15%,营养丰富。

2008年8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巴彦猪肉”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巴彦县养猪产业发展较快。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巴彦县被国家和黑龙江省确定为商品粮基地县和大豆生产基地县,相继被确定为国家瘦肉型猪基地县,玉米、大豆、生猪成为国家重要的农产品产地。

方正银鲫
方正银鲫是方正独有的特产,因其原产于方正县双凤湖而得名,是松花江水系名贵的经济鱼类,也是我国淡水养殖鱼类重要的育种材料。方正银鲫与其他鲫鱼不同,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两性型三倍体银鲫鱼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营养丰富、易饲养、抗病能力强等优点。2009年9月14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方正银鲫”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近年来,方正县积极推动冷水鱼一二三产融合协调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总投资5000万元的方正银鲫现代渔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建成后,可年产方正银鲫“夏花”5亿尾,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推动和引领作用。

双城菇娘
双城菇娘,黑龙江省双城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双城菇娘果实卵圆型,单果重6克左右,果实金黄色,圆形,汁多,甜度高,口感好,品质佳,不裂果,耐贮耐运。有清热解毒,镇咳润喉,利尿的功能。具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保健价值。果实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2015年11月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双城菇娘”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哈尔滨不止有不只有大米,还有高质量蔬果 ,“呼兰葱、阿城蒜,双城菇娘不用看”。推动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对哈尔滨市特色经济发展,发挥了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