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蚜虫应该如何有效防治?我告诉你方法

玉米蚜虫除了钻心虫外,是危害玉米最严重的害虫。玉米蚜虫繁殖代数多,适应温度广,主要吸食叶片汁液,传播病毒,使叶片发黄、发红紫等,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不能制造有机物,而影响玉米产量。危害结果不亚于玉米钻心虫。因此,防治玉米蚜虫显得十分重要。如果玉米一旦发生蚜虫,要及时防治,减轻对玉米造成的危害,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玉米蚜虫发生与危害

玉米蚜虫从春玉米开始,每年可发生多代,3~4月随着气温逐渐上升而开始活动,主要危害小麦心叶,5月份开始向春玉米田转移危害,6月中下旬开始迁飞到夏玉米田危害心叶,夏玉米扬花期是危害盛期,主要危害叶片和雄穗。致使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生长,危害后的叶片分泌蜜露,产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全株枯死。

蚜虫适宜温度为平均气温23~25度,相对湿度85%以上,连续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的繁殖。而大暴雨对蚜虫卵繁殖有抑制作用。玉米田内或周边杂草丛生,蚜虫发生较重。

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杂草,截断虫源。在玉米播后,特别夏玉米要及时清除田地周围的杂草,玉米生长中要勤中耕除草,将除掉的杂草等带出田外处理,能有效地截断虫源,减少发生。

2,选用抗虫品种、有包衣的良种。有些品种自身有抗虫性,所以在选择品种时,将品种的抗逆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考虑,抗逆性差的品种,产量表现再高,最好不要选择使用。另外在购玉米种时尽量选经过肥、药处理带有包衣的品种,经过药物处理的种子,能有效地控制蚜虫的发生。

3,追肥时带药。为玉米追肥时可加入适量噻虫嗪或吡虫啉颗粒剂,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要注意用量,以免产生药害。也可直接购噻虫嗪药肥,按要求直接施用,效果也较好。

也可以在喇叭口期,使用噻虫嗪颗粒齐丢心防治。

4,药物防治。目前防治玉米蚜虫药物很多,主要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主要有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噻虫嗪、吡虫啉等药物,在每百株有蚜虫2000头时,按说明书要求喷打玉米叶片。盛发期可喷2次,间隔5~7天。

总之,防治蚜虫要引起重视,采取综合措施,本着“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控制蚜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