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去雄可以增产多少?为什么绝大多数农民都不去雄?

首先玉米去雄可以增产的说法是有相关报道,也是有科学依据的。据2016年安徽日报农村版《玉米去雄 削顶能增产》文章及河南农林科技《玉米去雄能增产》的报道,都证实了去雄增产的说法。从以上两份报道的数据看,去雄增产的幅度在10%上下,也就是说按照当前亩产1000斤玉米的情况下,可以如果实现去雄可以增产100斤。看起来增产幅度很大,但是如果换算成钱的话可就不多了,按照当前玉米价位每斤九毛来算,不过增收90元而已。这么下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农户不愿意选择去雄的做法了。

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同大多数作物类似,在生殖阶段植株的营养供给集中在生殖生长方面,据报道,拔节前的根茎叶营养分配占到了全株的83%,雄蕊仅仅占到17%。而进入雌穗发育后,根茎叶营养分配只有50%,雌雄穗占50%;当至抽雄时雌穗营养分配占到70%,而雄穗占到其余的三成。所谓去雄增产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去掉雄穗之后,减少植株的养分消耗,增加雌穗的营养供给,使得穗子营养供给更加充足,籽粒更加饱满。

从目前我国玉米生产现状看,这种增产方式几乎没有地区采用。我想这种所谓的去雄增产方式也除了所谓的增收效益低之外,和该技术的普及以及技术的稳定性也存在很多的关系。

一般的实验来说,都是农业技术从业人员对于雄蕊去雄的时机把握的比较准确,反之农民朋友对于这些技术了解并不到位,如果去雄时机过早的话,反而会因为玉米植株无法授粉而造成大面积减产。此外,在玉米去雄之际玉米株高已经比较高,此时进入田间进行去雄操作,对于很多玉米叶也会造成折损,而导致光合下降,所以来说,这项技术也不易在农民中进行广为的推广。

这里是科学兴农,为您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