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玉米种植过程中,做好玉米各时期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田间管理技术:苗期是指从出苗到拔节的阶段。苗木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苗泉,苗起,苗云和苗壮。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包括田间调查和补苗,间伐,固定苗和除草栽培。
1)实地检查和补苗:玉米出苗后,应经常进行实地检查。一旦发现缺乏幼苗,就需要重新种植或移植。

2)适时播种和固定秧:应在秧苗生根之前,即当秧苗3-4叶时,尽快进行间苗;固定苗一般为5-6片叶子,结合玉米品种和土壤肥力;应进行细化;顶庙应遵循以下原则:摆脱弱者,保持强壮,摆脱杂项,保持健康。
3)间作和除草:间作可以使土壤疏松,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清除杂草,减少土壤肥力消耗,改善玉米营养条件,并为玉米生长环境提供合适的气候。

从拔节到孕穗期,玉米的主要田间管理措施是追肥和分蘖。1)追肥:通常在玉米喇叭口时期进行追肥。在此阶段,玉米对水和养分的需求已达到顶峰。追肥应与土壤肥力相结合,应适当施以高或低。2)去除分蘖:玉米分till通常不产生穗,因此应尽快去除,以减少无效的养分流失。应注意及时移除分till,以免损坏主茎和根系。同时,必须及时进行耕作和土壤耕作。3)去除弱小:在大喇叭口阶段之前和之后,应去除不能承受耳朵的弱小植物。

花粒期。开花期的主要管理措施是排水,去草和授粉,以及清除空茎和患病植物。主要目的是防止茎和叶过早衰老,促进籽粒充实,从而增加籽粒重量。1)及时排水:玉米生长期降雨过多,经常造成田间积水,增加土壤水分,缺氧,抑制根系功能,容易导致植物倒伏,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和谷物填充。因此,在玉米生长后期应注意排水,以防止根系窒息。2)去雄和授粉:去雄可以减少养分消耗,改变养分运动的方向,为雌穗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提高玉米的结实率,达到增加产量和收入的目的。3)砍掉空茎并清除病株:空茎植物通常会对通风和透光产生不利影响,应尽快清除以与普通植物争夺水和肥料。患病植物不仅不能增加产量,而且会消耗养分并传播疾病,必须及时清除以确保玉米正常生长。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含有很多糖,很容易吸引害虫。可以说,玉米是一种病虫害多的作物。例如,常见疾病包括大叶斑病,病毒病,圆斑病,锈病,鞘枯病,茎腐病,黑穗病等,这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常见的玉米害虫包括蚜虫,玉米蛀虫,棉铃虫,红蜘蛛等。一旦发生大规模害虫,不仅会影响玉米的质量,还会导致玉米减产并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农业控制。可以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进行播种,精细整地,合理的轮作,药剂拌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减少种子滞留时间,减少侵害几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供应肥料和水,并使用完全分解的农民肥料,应及时清除田间发现的患病植物,并将移走的病态植物带出田间进行集中销毁。

设定频率振动杀虫灯。发现有害生物后,可使用变频振动杀虫灯杀死有害生物。原理是利用光波,颜色,味道,光诱捕等方法杀死害虫。有害生物种类繁多,可以有效地诱捕和杀灭,而且数量巨大。它能有效抑制产卵的害虫数量,节约用电,成本低廉,对天敌无害。它还可以有效减少杀虫剂的用量,从而降低害虫对杀虫剂的抵抗力并促进生态和谐。
性诱杀虫方法。当玉米bore从幼虫成长为成虫时,在受虫害影响的区域,每667平方米设置三个房屋型引诱剂,以使玉米r的产卵率最小化,并且还可以有效杀死成虫。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在相同条件下,可以杀死大量成虫,是水盆性引诱剂杀死的飞蛾数量的2-5倍;2)持续时间长,是一种性吸引剂,效果可持续约一个月;3)省力;4)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

生物技术控制。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集中防治玉米螟的细菌杀虫剂。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显着的效果。它没有毒素残留,不威胁生态平衡,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这种药物的作用是持久的。它是目前使用最广泛,最有效的生物杀虫方法之一。在玉米螟的特殊控制中,每667m2施用375-500mL杀虫剂,在集中破坏期间每3-4天施用2-3次杀虫剂。原理是让药物通过害虫的口鼻传播到体内,使其有毒致死。因此,在特定应用中,应喷涂大面积以确保喷涂范围均匀且不留间隙。在下雨天和下午16:00左右,喷涂效果最好。在雨季要注意用药,并及时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