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镇:企业直接向贫困户下订单
崇德镇:企业直接向贫困户下订单
出版日期:2017-09-26 13版●专版
□本报记者董新英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用来形容张文杰的遭遇一点也不为过。张文杰是记者在明水县崇德镇庆丰村采访时遇到的贫困户,45岁,因患大病,整个人看上去黑瘦矮小,体重不足百斤,离异后自己一个人生活。但她的人生并不悲悲切切。相反,她振作精神,今年干了两件大事:养牛、养鹅。
去年10月份,张文杰加入明水县地山农业发展公司旗下的宏泰牧业,成为“肉牛分散托养”的产业扶贫计划的一员。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肉牛分散托养模式是采取“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统一认领、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保底价回收的分散托养方式,张文杰领养10头牛犊时当时每头300斤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现在每头牛重900多斤,每头牛纯收入3000元左右。今年5月份,张文杰又养了4000只大鹅和2000只大雁。崇德镇党委副书记孙军告诉记者,崇德镇发展“以鹅带鹅”产业扶贫,张文杰的4000只鹅雏只收2000只的本钱,秋后还有订单回收。村支书许庆明说,村民看到张文杰风风火火搞养殖,明年都打算让她当带头人和她一起搞养殖。
孙军介绍,“肉牛分散托养”、“以鹅带鹅”是崇德镇摸索出的产业扶贫项目。这两个项目都依托于明水县地山农业发展公司开展。该公司总经理郑建超是明水县人,2017年回乡创业,并将企业落户在明水县崇德镇合胜村。
日前,走进宽阔的厂区,记者看到生产线上正在进行鲜玉米脱粒加工。郑建超告诉记者,这是刚从地里收回的鲜玉米,直接上生产线加工成玉米粒再进行冷藏销售。地山农业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也是一家农牧业循环企业。吸纳农户和贫困户加入到龙江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鲜食玉米,企业收购带棒鲜玉米,每公斤0.8元,比市场价的鲜玉米价格还高。加工后的青稞玉米秸秆再加工成饲料,用于发展肉牛养殖,与贫困户签订肉牛养殖分散托养协议。牛犊和饲料都由企业提供,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就可以享受分红。郑建超说,今年地山农业建起了12000立方米的冷藏仓储项目,用于收购农户的鲜玉米和豆角。今年订单种植甜玉米3000亩,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明年还将扩大订单种植面积。
在崇德镇合胜村,村民种植一种叫“兔子翻白眼”的青仁乌豆渐成时尚,村支书孙红霞介绍,今年这个村的青仁乌豆基地面积达1300亩,由明水县壹丰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合作和订单种植模式与农户合作,以保底价每公斤5元钱收购,贫困户不仅参与种植和土地流转,还可二次分红,亩纯收入可达500元,每亩分红可达120元。
孙红霞说,合胜村的绿洲瓜菜合作社采取3名党员和1个大户带动16名贫困户托管经营,每户既可以挣得劳务费用,又可以分享托管棚室收益分红的50%,托管经营户年收入达到1万元。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企业落户村屯,开展产业扶贫,贫困户搞种植和养殖都有支持。明水县崇德镇还推行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开展消费扶贫带动增收。多渠道,开展了良心蛋、良心菜、良心米、良心肉消费扶贫活动。此外,还有爱心企业与农户签约开展直采直供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