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如何才能够高产?适时的水肥管理、植保、收获让高产成为事实
玉米如何才能够高产?适时的水肥管理、植保、收获让高产成为事实
玉米如何才能高产?应该是三合适三好三适时:合适的品种,优质的种子,适应的栽培模式,好的播种质量,合适的群体调控模式,适应适时的水肥管理模式,实时的植保措施,及时收获时间。
前天讲了的文章我们根据玉米属于特性讲密码之一:三合适(品种、栽培模式、群体调控模式);昨天讲了根据人为管理的重要环节讲了密码之三:三个好(好种子、播好种、好水肥管理模式),今天我们一起讲讲三个即时:即时的水肥管理,即时植物保护,即时的收获时间。

第一、即时的水肥管理才能开保证玉米高产。
水份胁迫和养分胁迫都可能影响玉米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地区干旱造成春玉米减产率在空间上呈由西向东下降趋势,降水的空间分布直接导致了灾损程度在各区的差异,其中西部灌溉绿洲农业区雨养种植春玉米干旱风险非常大。春玉米在拔节—抽雄阶段发生干旱会对产量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该阶段4个等级干旱造成春玉米减产率的四分位区间分别为特旱(20.1%-33.6%)、重旱 (12.0%-20.3%)、中旱 (6.3%-15.2%) 、轻旱 (4.7%-11.6%)。

一般春玉米苗期(拔节前)吸氮仅占总量的2.2%,中期(拔节至抽穗开花)占51.2%,后期(抽穗后)占46.6%;春玉米吸磷,苗期占总量的1.1%,中期占63.9%,后期占35.0%;玉米对钾的吸收,春、夏玉米均在拔节后迅速增加,且在开花期达到峰值,吸收速率大,容易导致供钾不足,出现缺钾症状。玉米对锌敏感,适量的锌可提高产量。

不管是水分还是养分的匮缺或者过量对于玉米的产量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一个小的中微量元素都可能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因此,即时的水肥管理才可能实现玉米高产的物质基础,具体水肥管理模式可以看本头条号的前期文章。

第二、即时的植物保护措施才能开保证玉米高产不会发生意外。
随着全球温度的上升, 水稻、玉米和小麦上的害虫为害将加剧, 若气温提升1℃, 虫害引发的损失将提高10%~25%, 而对主要在温带地区种植的玉米和小麦影响更大, 当气温提升2℃时, 预计中国玉米减产将达23%, 美国玉米减产更将高达32%。因此,一旦规模化发生玉米病虫害没可能的后果就是颗粒无收,因此即时的植物保护措施,才能为玉米高产保驾护航。但是由于我国玉米种植地域广、生态条件各异、种植结构和栽培方式不同, 田间病虫害种类在地域间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要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 制定相应的防控对策。


第三、即时收获才是最终的高产。
收获期不仅能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和籽粒的品质,还会严重影响玉米养分的降解率。在生产实践中, 玉米籽粒处于蜡熟期而被提前收获, 造成减产。研究表明, 早收玉米籽粒产量降幅在10%以上。


因此,收获的太早影响玉米产量,收获的太晚影响来年耕作,同时也带来其他隐患,实时收获成为玉米高产的最后保障。
即时的水肥管理、即时的植物保护措施、即时的收获才可能实现玉米最终的高产。
作者:新疆农垦科学院梁飞整理,希望对大家有用,具体操作可以私信我。
该文章为什么最爱搜首发,其他平台转载必须私信作者,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