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景凤镇:甜玉米种出“甜日子”
眼下,沁源县景凤镇12个村1500亩水果玉米迎来大丰收。
走进景凤镇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绿色长廊,水果玉米颗颗饱满,趁天气晴好,村民们和党员干部来回穿梭在玉米林中,忙着采收、装袋,大家干劲十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作为典型的农耕乡镇,景凤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一年搞实验、两年闯市场、三年创品牌、四年成规模、五年全带动”的总体布局,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景凤镇党委副书记吴晓宇说:“景凤镇属高寒林牧区,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为水果玉米种植奠定基础。水果玉米的生长周期仅为80~90天,昼夜温差使糖分积累更为充分,颗粒饱满,皮薄肉厚,香甜可口。”
为充分发挥农耕乡镇天然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景凤镇坚持跑项目、盯市场、谋发展,创品牌,引进水果玉米新型产业,着力打造全国“水果玉米”之乡,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卖出好价钱,我们在玉米选品、种植、加工等方面认真把好质量关,顺应市场大众需求,通过订单式、规模化种植,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吴晓宇说。
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把“粮袋子”“菜篮子”变成增收的“钱袋子”。
据了解,2022年,黎和村种植水果玉米300亩,仅此一项带动村集体收入35万元。红源村种植水果玉米200亩,村集体收入31万元。
“今年,水果玉米种植在全镇推广,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总收益可达225万元。不仅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而且村集体经济也进一步壮大了。”吴晓宇说。
为增加水果玉米的附加值,黎和村还投资了一个水果玉米加工车间,把玉米真空包装后销往外地,价格大大提升。
黎和村村民孙庆红在水果玉米加工车间一边忙碌着一边说:“真空包装玉米,保存的时间更长,价格也会提升,村民收入非常客观。”
“今年的水果玉米销路也可以,我们计划扩建二期工程,再买两台设备,这样咱们黎和村的水果玉米就可以完成深加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景凤镇黎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赵建武说。
近年来,景凤镇坚持“可靠、可行、可适用”原则,把水果玉米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当头炮”“硬拳头”。同时不断拓展销售渠道,通过订单销售、实体店售卖、抖音微信平台等积极与市场接轨。
“该项目投产后,可增加收入80余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工作岗位30余个,同时带动临时务工人员50余人。我们将真正打造出集水果玉米种植、加工、储存保鲜、冷链物流为一体的‘黄金三角地’,为水果玉米之乡的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景凤镇党委书记黄小艳谈起未来信心满满。(来源:上党晚报 崔淏斐)
编辑:何瑜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