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市校椅镇:玉米甜 乡村富

“玉米丰收笑声甜,茉莉飘香四海传……”近日,在横州市校椅镇2023年“先锋引领·产业兴村”地标产业发展推介会暨第六届甜玉米丰收节活动上,一幅书法作品引起不少当地人的共鸣:校椅镇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横县甜玉米”的主产地,全镇甜玉米种植面积达17万亩(含复种);该镇还是另两项地理标志产品“横县茉莉花”“横县茉莉花茶”的核心产区,茉莉花产量占全国的40%左右、横州市茉莉花茶加工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据了超三分之一的比例。玉米甜、茉莉香,已成为校椅镇农业产业的优质“形象代言”。


活动现场四周遍布甜玉米地。


“我们村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甜玉米,‘种’出了国家地理标志,也种出了好日子。”在活动举办地校椅镇青桐村,村民韦荣国一边准备“吃玉米大赛”所需道具,一边向记者介绍该村种植甜玉米的历史:规模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到整村推进,品种从良莠不齐到个大味甜,生长周期从小半年缩短到85天左右。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引导下,种植户们没有盲目扩大规模,反而主动把“一年种四造”改为“三造甜玉米+一造蔬菜”,不仅调控了产量、改善了土壤,还提高了总体收益。2022年,青桐村甜玉米产值超过3000万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青桐村不仅有备受欢迎的农产品,还有独具特色的岭南民居和民俗文化。记者在现场看到,身着节日盛装的壮族同胞在大榕树下席地而坐,现场制作、销售香包等手工艺品;几位小朋友在“榃僧书院”前挥毫泼墨,写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当地文化人士和在校学生创作的书画、手工艺术品公开展出,引来不少游客围观拍照。2021年,青桐村委榃僧村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游客与甜玉米合影,分享丰收的喜悦。


当天活动现场,多家甜玉米相关企业工作人员与当地村民一起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几位播主各显神通,有的当场试吃、有的随机切换各种方言,还有的对着镜头一展歌喉、用山歌唱出甜玉米的美味。“我们引进的加工企业已建成投产,甜玉米预制菜已经端上餐桌。”兼任横州市甜玉米生产流通协会会长的青桐村党总支书记李德贤告诉记者,据协会统计,仅横州市活跃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的甜玉米网店就有200多家,即食甜玉米、甜玉米汁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我们要依托横州市‘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多方面优势,继续擦亮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金字招牌’,向农文旅融合要效益。”李德贤说。


企业通过直播平台销售甜玉米产品。


当天,校椅镇与企业签订了总额达1.1亿元的甜玉米购销合作协议,另有两个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茉莉花(茶)深加工项目落户该镇。校椅镇党委书记邓先照表示,该镇将继续以茉莉花茶、茉莉饮品、甜玉米等产品升级为重点,发展壮大休闲食品、预制菜等产业,助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头条号发布的转载内容及配图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内容真实性由原作者保留,本号不做承诺,如涉及内容、图片的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孟振兴 陈寿欢

编辑:南宁市农业信息中心

法律顾问单位:广西法严律师事务所

如需转载分享,请注明来源“南宁农业”什么最爱搜号,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