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高产的方法,掌握这些技术,让你种植玉米不再走弯路
甜玉米适于人们鲜食,同时也是制造家畜优良饲料的主要作物。在中国畜牧发展中,80%的家畜饲料原料都是甜玉米,而甜玉米秸秆经粉碎后又可用作家畜过冬的主要饲料。由此可见,甜玉米在畜牧业种植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1、甜玉米产业发展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许多地区在耕地少、人口增长快和口粮消耗量过大等方面出现问题,保证口粮供应一直是国民经济头等大事。甜玉米三个优良特点,决定它拥有广泛栽培区域和较强环境适应性,甜玉米种子产出是其他粮食作物1~2倍以上,是全国种植户广泛认可的高产粮食作物。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甜玉米在中国全年谷物总产量的占比高达12%,因此人们把甜玉米誉为中国谷物的“大梁”。

2、甜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2.1选地与整地
甜玉米种植需要进行整地,在整地过程中需要结合使用大犁和浅翻深松犁,确保深松程度在40厘米左右。此外,还需要采用特殊技术防止出现闭垄情况。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种植户还需要利用合墒器开展相关工作,角度控制在35°~45°,深度控制在18厘米左右即可。种植户整地需要确保土块较少、湿度适宜、杂草较少、蜇沟平整,减少后期整地成本。甜玉米种植密度要适宜,过密或过松都不适合甜玉米生长,间距保持在30~40厘米,行距保持15~20厘米。
从整地操作要点来看,应着重进行翻、耙、粉碎作业,通常在秋季进行,采取机械翻耕方法,将深度掌握在18~22厘米。先翻动后耙耢,并连续2~3遍。各地农技机构在推广整地知识后,应促导种植户大力推动秋翻、秋粑操作,这些工作可以增加土地的肥沃度,减少杂草丛生,可以给甜玉米的生长、繁殖创造优越的环境。秋翻、秋耙等作业通常在秋季至次年春天间完成,而春天时通常可采取旋耕方法,更利于农户作业,且机械性能较好,灵活程度高,也更有利于甜玉米的种植移栽。在实际整地过程中,栽培技术人员要针对甜玉米生长与发育特性,科学合理选地,并进行土地规划,用地坡度小于15°处,以确保土地理化特性优异,防止重茬种化,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因地制宜进行甜玉米栽培的建设,为甜玉米种植奠定基础。

2.2选种
为了确保播种出芽率高,选苗完成后,要科学处置播种,以期改善甜玉米种粒特性。在播种处置之前,选择粒度较饱满的播种,以去除表面干瘪、小粒、霉变、破碎的播种,从而大大提高播种出苗率,将经过消毒的种子晒干2~3天以上,可杀灭播种的表面病菌,从而大大提高甜玉米粒种活性度。待播种晒干完成后,科学拌种,目的就是增强播种自身对抗病虫害产生的能力,从而加快播种的萌芽速率:可采用50%多菌灵粉剂或一千倍液,浸泡48h以上,可减少病虫害防治率。采用硫酸铜水溶液或粉锈宁水溶液加以拌种处理,则能够增强种子活力,从而增强播种的抗逆能力。
待完成以上过程后,先用清水冲洗播种,并加以曝晒,再置于阴凉通风处,从而大大提高了种子播种效益。为提高播种抗病性,播种户采用包衣方法,采用适量杀菌药剂、微肥等覆盖于播种表层,可以提高种子活力,为甜玉米种子播栽创造良好的环境。

2.3播种
选种后,就必须确定了播种日期,北方地区通常选择5月前后播种,而南部区域由于降雨量较多,在3月左右就开始播种。甜玉米播种的过早以及过晚,都将影响甜玉米种子生产质量及其最终的产出效率。一般情况下,甜玉米在6℃的高温时才可萌发,因此为了减少受温度变动的干扰,应合理地把好播种时机,从而增加种子的出苗量。如果过早播种,则种子会发生冰冻期侵蚀:如果过晚播种,则容易造成种子腐坏。
最好的播种时期是在每年的4到5月,该时间可保证土壤的水分供应,不会产生冻种和坏种的现象。在地温较高且土质好的地方,则应抢墒播种,从而提高甜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实验观察表明,不论是南方或北方,土壤水分环境和气候因素都会影响甜玉米生产和品质,因此为了从根本上稳产,在播种时,必须科学考察土地的墒情,土壤温度一般以6℃~8℃为宜,生长温度一般以10℃~12℃为宜;播种深度一般保持在4~6厘米以防止下种过深或过浅,从而提高甜玉米苗的出苗率,给甜玉米苗期提供优越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为了确保甜玉米在苗期健康茁壮生长发育,还必须及时间苗,并密切注意幼苗的发育状况、生长发育特性等,在幼苗叶片发育至2~3厘米大时,就应进行及时间苗,并适当调节密度和距离,以防止在后期发育过程中发生倒伏现象。

2.4施肥
甜玉米肥力是决定甜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用量需要根据甜玉米各个时段生长发育状况选用适宜的化肥使。通常情况下,初期基肥较多,每亩施15000~30000千克,每公顷再施加60000千克硫酸钠。后期依据环境及甜玉米生长状况增减肥料。肥料具体施加在距根部10厘米处,禁止直接施加在甜玉米根部,在施入后需覆土,压实土壤,防止土壤中的化肥挥发,降低了肥料使用效率,尽量满足天然、环保、绿色种植的需求。
施肥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氮磷钾石盐、微肥等,以确保甜玉米生长期施肥充分,以适应甜玉米粒健康成长的要求。同时,栽培管理人员还应密切注意甜玉米生长期的水肥状况,以确保化肥供给充分,并科学合理调配氮磷钾化肥的使用配比,以尽可能提高甜玉米粒质量。在一般的甜玉米粒栽培时,要使用底肥,并按照1000~2000千克/667平方米的标准要求;栽培后,使用2~5千克/667㎡的底肥,按照甜玉米粒生长发育状况合理施肥,以防止干扰甜玉米粒的正常发育。
同时,还要及时追肥,季节一般为前一年的7~8月,并在甜玉米拔节和大喇叭口阶段追肥1~2次,尿素等改性肥料的用量掌握在3~4千克/667平方米中,以及微生物菌2~3千克/667平方米;在雄穗抽出前的15天内,可使用穗肥,肥量一般为8~10千克/667平方米,或微生物菌肥为1~2千克/667平方米,以确保适应甜玉米高产栽培要求。

3、甜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必须采取农业防控手段,利用合理选种提高甜玉米种子抗病害水平,同时对土地进行深翻,降低病原,还必须进行施肥、浇水操作,最大程度减少病害发生几率。第二种方法是通过使用化学制剂减少病害,比如大斑病可以干扰光合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就需要通过直接剥离发病植物叶片,以减少侵染,并且可以应用10%对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预防。对付小麦黑穗病,可应用10%烯唑醇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和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预防。
综上所述,有效提升甜玉米产量并满足社会对高质量粮食作物的需求,就需要重视科学管理、科学种植,同时防治甜玉米病虫害,为甜玉米高产种植提供良好的条件。此外,各个部门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同时种植户要积极配合技术推广工作,发挥先进的种植技术及种植管理模式的作用,提高甜玉米种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