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牛尾”形成与4个因素影响有关,精准识别区别对待药到病除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前一段时间的玉米弯刺黑蝽危害玉米植株,“闹”得街坊沸沸扬扬。刚渐近尾声,玉米“牛尾巴”又出来了。乡邻们直呼,这种植的玉米还让人“消停”不?

图片:健壮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玉米植株


玉米“牛尾”现象,并不是今年才独有的,往年也有。只是没有今年发生得严重,成了今年玉米种植地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不用说,玉米“牛尾”现象俨然成了时下乡邻们心中一道过不去的“坎”。

那么玉米“牛尾”是如何形成的?与哪些影响因素有关?如何进行高效防控呢?

基于这些凝点,本期图文清江鹤将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玉米“牛尾”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的防控知识进行专题探究,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根据生产实践和历年来对玉米“牛尾”防控的经验总结,玉米“牛尾”的产生与“蓟马危害”,玉米遭遇了“顶腐病”危害,及玉米植株缺素(主要是缺钙),玉米药害有关。现详尽分享于后:

图片:玉米套种有利于玉米植株生长发育


玉米植株遭遇了“蓟马”危害:

(一)玉米植株遭遇“蓟马”危害后在田间的识别症状:

“蓟马”是玉米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苗期叶面害虫。

“蓟马”是个“总称”,它有“黄蓟马”“禾蓟马”“稻蓟马”之分,都具有“会飞善跳”的特征。

“黄蓟马”首危在玉米的叶片背面,“禾蓟马”和“稻管蓟马”危害玉米的叶正面。

玉米叶片遭遇蓟马危害以后,会在叶片上“残存”断断续续的“银白色条纹”,且伴有小污点(虫粪),受害叶片最终因营养与水分“缺失”而干枯。

图片:田间玉米植株遭遇了“蓟 马”危害


玉米心叶受害以后,呈破碎状。与“弯刺黑蝽”危害状有些相似。但是,弯刺黑蝽危害玉米心叶以后,呈“破碎状”没有“牛尾”状。而蓟马危害玉米心叶以后,虽也有“破碎状”,但扭曲成“牛尾”状,才是它田间识别的重要特征。

(二)玉米遭遇“蓟马”危害以后,田间矫正措施:

“蓟马”在玉米植株上的危害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底至7月上旬这段时间内。

其中5月底6月初,6月下旬是2个蓟马若虫发生高峰期。6月中旬和7月上旬是蓟马2个成虫高发期。

蓟马成虫行动迟缓,多在玉米叶片背面聚集。当地块玉米植株出现中心危害株时,可以用常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处理。

图片:玉米植株在田间的“马 尾”畸变状


可以用4.5%阿维菌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40g/桶水,或10%阿维菌素除虫脲悬浮剂30~50毫升/桶水,或4%阿维菌素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或42%阿维菌素毒死蜱乳油3000~4000倍液,或5%阿维菌素多杀菌素乳油20~30毫升/桶水,或3.5%阿维菌素氟虫脲乳油1000~1500倍液,或3%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或1.8%阿维菌素甲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36%阿维菌素马拉硫磷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或20%阿维菌素辛硫磷可湿性粉剂30~40g/桶水,或10%阿维菌素烟碱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茎叶处理即可。

玉米植株患感了“玉米顶腐病”:

(一)玉米植株遭遇“顶腐病”后在田间的识别症状:

图片:玉米植株缺素(主要是缺锌营养)


玉米顶腐病病原菌在病残体上安全赿冬以后,从玉米植株的气孔水孔伤口等处侵入玉米植体,成为初染病源,然后形成再侵染,加重玉米植株“顶腐病”的危害。

玉米顶腐病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以发病。“苗期”发病呈“扭曲弯头”“枯死型”较多。“成株期”发病,则有多种症状。

比如有玉米叶片“缺刻”型,叶片“枯死”型,顶叶卷缩呈直立的“长鞭状”的,长鞭叶被其他叶片包裹形成的“弓状”“马尾”状的,顶部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形成的“撕裂状”“皱缩状”等畸形叶。

还有玉米叶鞘茎秆呈“铁锈色”腐烂的,玉米植株“软化”向一旁倾斜“弯头”的,顶叶叶片丛生直立形成的顶叶“丛生型”的,植株雌穗“败育”的,及与病毒病相混淆的“叶缘褪绿”型的玉米顶腐病等众多的病状病征。

图片:病健玉米植株的对比


(二)玉米植株遭遇“顶腐病”后的田间矫正措施:

在玉米成株发生顶腐病致玉米雄穗无法正常抽生的“牛尾”,要人工去“牛尾”,使雄穗正常吐穗,重病株要及时铲除。

对于玉米幼苗期患发的“顶腐病”牛尾状,可以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40%百菌清精甲霜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56%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80%乙蒜素氯霉素乳油800~1000倍液与硫酸锌肥500~600倍液,及“仙U素”植物生长调节剂20毫升/桶水三元复配使用茎叶处理效果更好。

图片:返青活棵期间的玉米植株


玉米土壤缺“钙营养”所致:

(一)玉米植株在土壤中的缺“钙”症状识别:

玉米植株缺钙,会引起植株细胞“粘质化”。首先是玉米根系根尖和根毛细胞“粘质化”,致使玉米植株细胞分裂能力减弱,和细胞伸长生长变慢,生长点呈“黑胶粘状”。

然后就是玉米新生叶的叶尖产生的“胶质”,使新抽生的玉米新叶“扭曲地粘在一起,顶端优势受到破坏,呈弯钩状”,就是我们常说的玉米“牛尾”状。老叶呈“棕色焦枯”状。

(二)玉米植株在土壤中缺“钙”症状的有效矫正措施:

可以用含“钙营养”较高的各种叶面肥通过茎叶处理来给“缺素”的玉米植株补“钙”。

图片:不缺钙营养的山地丘陵土


比如用15%禾益钙中量元素水溶肥800∽1000倍液,或15%凯功高钙中量元素水溶肥800~1200倍液喷雾,或25%好美滋氨基酸钙多功能叶面肥水剂500~800倍液喷雾茎叶处理即可。

玉米遭遇了除草剂“药害”影响:

(一)玉米遭遇除草剂“药害”在田间的识别症状:

主要是乙草胺药害和苗后除草剂烟嘧磺隆的除草药害症状。

乙草胺为酰胺类除草剂,从道理上讲,玉米植株对乙草胺的抗药性是非常强大的。

图片:轻微玉米“药害”会自动恢复正常生长


但是在乙草胺使用不当,比如剂量超标时,或在乙草胺施用以后,出现极端性低温,玉米植株也会表现出来药害症状。

亦即受害玉米植株畸变矮化,心叶卷曲不能伸展,有的新叶严重受损时,皱缩弯曲畸变呈“牛尾”状,极难抽出心叶,根茎节肿大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而烟嘧磺隆是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尽管烟嘧磺隆对玉米的选择性较高,但是,在玉米植株喷施“有机磷”杀虫剂,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或使用浓度较高时也会出现药害。

其药害症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玉米心叶抽生不出来,生长点坏死或畸变呈“牛尾”状,节间缩短,叶色失绿呈“花 青”色。

图片:玉米苗后除草剂的使用时期


(二)玉米田间遭遇除草剂“药害”以后的矫正措施:

可以用除草剂调节剂“解害灵”10毫升/桶水与3.6%苄氨基嘌呤赤霉酸可溶性粉剂25g/桶水或20g赤霉酸可溶性粉剂1g/桶水或3%赤霉素乳油3毫升/桶水与多功能叶面肥“五谷肥”“鑫丰源”“靓叶”“快长”等叶面肥25~50g/桶水三元复配使用茎叶处理即可矫正玉米植株“药害”症状。可以连用2~3次,每隔7~10天/次。

图片:苗后除草剂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