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米将大量上市,价格有望高开高走吗?后市行情怎么发展?

当前,离秋收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对于玉米种植户来说,今年的收益怎样,就得看后期玉米价格走势如何了。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9月4日发出的数据显示,全国玉米平均收购价为1.40元/斤,与上一个统计价格周报相比,玉米收购均价整体上涨了20元/吨。对于今年秋收时的玉米价格,个人认为有望打破常规,多地迈进1.5元/斤阶段,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粮食安全战略越来越受重视

无论是前三年的反复疫情,还是今年的乌俄冲突、极端天气,更加让人觉得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宏观层面更是坚信粮食安全是发展的基石,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物资,让种植户有信心种粮是必然的。一方面在玉米主产区落实玉米生产者补贴,另一方面,也有意向让农民增收,允许玉米价格适当上涨也是大的方向。

二、基层农户、贸易商等惜售预期更浓

在往年秋收时,玉米价格往往比较低迷,市场观望情绪比较浓,主要是因为那时玉米储备粮源充足。经过玉米去库存后,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由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基层农户、贸易商为了有较好的收益,往往形成某种默契,对玉米粮源惜售。基层农户一旦惜售明显,会使得玉米粮源上量不足,进而促进玉米价格上涨。

三、经济复苏提振玉米消费需求

目前我国玉米年度消费量超过1亿吨,今年随着各项政策的推进,各地经济复苏迹象明显,玉米消费需求也迎来好转,深加工企业的采购意愿也明显增强。玉米饲料需求和深加工领域,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山东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收购价,均价已经超过1.5元/斤,潍坊地区甚至向3100元/吨靠拢。玉米消费需求提升,而流通粮源惜售,就会出现阶段性供不应求,用粮企业不得不通过提高收购价来增加厂门口到货量。

四、玉米进口成本水涨船高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进口玉米的价格为1.22元/斤,在去年同期水平,玉米进口价格为1.05元/斤。通过此时的成本来看,玉米的进口成本是在增长的,而且玉米替代品的进口成本也在上涨。玉米进口成本增加,带来的效应就是国产玉米价格会相对较好,通常情况下,国产玉米价格要高于进口玉米价格,如果进口成本不断上涨,会对国内玉米价格上涨形成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玉米市场不再像2018年之前的买方市场,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本质区别。在玉米主产区临近秋收时,种植户也不需要过于担心,玉米价格总体上会高于往年,当务之急是要让新玉米粮源能够保持较好收成。当然,也不宜过多看涨,毕竟市场条件及宏观调控,也不支持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