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滞销忍痛“毁菜”崩溃大哭…困在疫情里的河南农民,谁来拯救



文|Poem


各地渐入寒冬,疫情防控渐入暖春,行业终于可以呼吸,人们也终于可以四处走动,

然而就在看似春暖花开之时,还有一群人在寒冬中瑟瑟发抖,不知道往何处去,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


早在11月份,就已经有零星的消息爆出,他们已经苦于滞销已久,更是困在疫情里动弹不得,


在短视频世界里,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在一片偌大的菜田里,农民却无法收割、无法运送、更无法贩卖,

以河南的农民为首,他们在菜田里心里窝火,甚至崩溃大哭:

“我不想多卖吗?你赖我干啥赖我?我这一早出去,才卖90块钱!”


更有甚者,卖不出去,连收割的工钱都付不起,又不能耽误下一季度的种植,

所以有许许多多的农民,只能把整片整片的蔬菜给销毁掉!


连我这种旁观者都觉得可惜,更何况是那些辛辛苦苦播种、施肥、驱虫的农民们呢!

那么,这到底是为何?

30万吨蔬菜滞销

只能烂在地里

就在不久前,一则“曾驰援武汉的大葱哥急需帮助”的话题冲上热搜,

这条话题里那个名为“大葱哥”朱德林在家乡河南嵩县,面对村民们种植的整整50万斤的大葱卖不出去,


为此他到网上急寻帮助,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结果也很好,许多接受过帮助的武汉人帮助了他,解决了大葱滞销的问题,


然而,这对于河南菜农来说是杯水车薪,


除了在嵩县,河南汝州,丰收的10万多斤芹菜的价格一降再降,最后只要4毛钱一斤,也无人购买,

还有4万斤的大白菜,在地里根本卖不掉!


卖不掉烂在地里影响第二年的耕收,于是菜农不得已,只能开着机器把整片的白菜地给犁掉,


还有南阳市镇平县农民种的蔬菜,目前还剩2000万斤卖不出去,有好些已经冻烂在地里了……


更让人震惊的是,蔬菜滞销的规模,早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光是河南一个汝州,小葱就滞销350.805万公斤,菠菜93.145万公斤,白菜19123万公斤,


还有河南平顶山,萝卜、大葱滞销10万斤,河南周口,西芹、娃娃菜滞销14.7万吨……


放大到整个河南,省内50个种植大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蔬菜滞销情,已经累计了30万吨蔬菜滞销!


30万吨蔬菜是什么概念?网上有一个说法:

可以供一个小县城吃两年,供一个市吃七个月,供一个省吃一个月,供6亿中国人吃一天!


而这,仅是全国各地农民的一个缩影,

甘肃泾川县一位种植户,在网上发布3000斤沙窝萝卜求售信息:

“之前卖到天津2块钱一斤,现在2毛钱都没人来拉。”


山东曹县菜农一边将菜毁在地里,一边无奈地说:

“一斤菜才赚一毛两毛,雇一个人收菜的人工费要好几十块,菜卖不出去,也雇不起人收,只能打烂在地里。”


内蒙古鄂尔多斯兴建村,更是积压了红葱8万斤,甘蓝13万斤全都卖不出去!这些农民愁得连饭都吃不下了……

还有的菜农心如死灰地直接在村子里的微信群里说:

“谁需要菜戴好口罩自己去地里拿吧,不卖了。”


还有河北的菜农也说,甘蓝甚至降到了一毛一斤,要知道甘蓝本来的保本价是4毛,

现在就算找到销路,一亩地至少也要赔个一千多块钱,万般无奈的他只能说:

“菜农种地,越种越穷。”


现如今的一个残忍事实是,这些好不容易长成的蔬菜,就连白送都已经没人要了,

卖也赔钱、不卖也赔钱,菜农们早已陷入绝境……

蔬菜运输经历的

九九八十一难

接下来问题来了,为什么今年的蔬菜如此滞销呢?

有人说供过于求,而我们看见,和这些当地菜农压至极低的价格相比,城里的人却吃着高价菜,碰上一块多的促销菜就疯抢的现象,

况且中国14亿的人口,蔬菜应该是怎么样都不会卖不出去的,


那么是销售的问题吗?

并不,大部分企业都能提供销售的通路,一家果蔬经销商对媒体说:

“农户能提供什么样的货,我们就能帮他对接什么样的商户。”


还有一位河南超市老板听闻这些蔬菜滞销的困难,更是身体力行地想要去滞销地拿菜,

但当他亲身去经历的时候,才发现,仅仅是去拿菜的过程,就处处关卡,处处碰壁,

他一共想去8个滞销地拿菜,前一天给每一个高速路口打电话确认,

有需要村里开证明的,有需要村里和镇上同时开证明的,有开了证明告诉不让下的……


就拿山东曹县的防疫要求来说,凡是外地的车想要进入曹县来拉菜的,

必须提前3天进行报备,其中西北五省份和郑州的货车,即使你提前报备了也不一定过不来,

如果进不去,出来总行吧,但本地更是要求:

凡是本地货车拉菜外出的,哪怕你不经过任何疫情风险区,回到家之后,也必须进行7天居家隔离……

这耽误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本就在寒冬的农民们的生命线!


不仅是运输上的问题,更是运力,一位开了13家超市的老板这样说道:

“我自己付运费拉来也不行,蔬菜可以走绿色通道,关键是运力不足,司机被封在家里或是路上。”

就拿今年3、4月份爆发疫情的上海来说,我们就听说了多少卡车司机被困在高速路口的经历,

无论他们运的是什么,都已经不再重要,因为现在他们连自己的吃喝拉撒、能不能平安下高速都是问题,


连省内的运输都无法完成,更别说省外的互相流通,


外加静默之下餐饮行业的集体停业,更是给蔬菜销售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农民们的春天

何时抵达

然而打击最大的,还是位于食物链底端的农民们,

他们大多是农村里没有文化的五六十岁的老年人,一次收成,就是他们一年的生计,


生在河南的他们,扛起了中国农业的半壁江山!


全国的31个省市当中,河南的蔬菜总产量排在全国第二位,其中有90%向山西、陕西、江苏、新疆等地供应,

中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中,河南是小麦和玉米的主要产地,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五,

他们是挎起全国“粮袋子”、也是“菜篮子”的那一个,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最不容易发声的那个……


前有洪水冲垮了他们,河南7.20大暴雨,

造成了造成150个县、市、区,1453.1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450万亩,


农民一年的辛勤劳作,就这样被洪水一冲而散,

更可畏的是,暴雨一过,耕地含水量大,导致新一季度的小麦无法按时播种,

土地满是淤泥和石块,农民们不得不雇挖掘机平整耕地,种地成本大大增加……

现在,又有疫情困住了他们,种的卖不出,卖的收不回本,

他们只能一地一地地废掉,一遍一遍地在互联网在求救,乞求卖出哪怕一根白菜,

废掉的不只是庄稼,更是农民们一年的衣食住行,关系着他们的饥寒温饱……

中原大地的苦难一次次重现,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有的可治,有的无医,

连央视重点报道蔬菜的物流梗阻问题,河南的各部门也在紧锣密鼓地解决,

可想而知,问题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了!


很快,凛冬将至,他们面临的是新一波的寒潮侵袭,


田里的菜难逃卖不出去被销毁,也难逃寒潮的致命一击,

然而,他们心里门清,切断他们生计的绝不是气候,而是人,

丰收后的欢愉被疫情下的肃清所代替、

被卖不出去菜的着急和无奈所代替、

更是被忽视和不被理解所代替……

希望疫情防控的寒冰在融化之时,能最先滋润到这一批农民的心,

让他们在寒冬来临之际,内心仍有一份温暖,而不是被冻死在自己赖以生存的田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