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筒仓如何安全储粮?
立筒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储粮仓型,具有完备的粮食接收、发放、储存、清理、称重和自动控制功能。但立筒仓在长期储粮管理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防止仓顶粮食结露、结拱和变质发生。今天,我们聊一聊立筒仓如何安全储粮!
粮情变化
温度:粮堆中间各层的粮温变化幅度明显小于表上层及底层。一年中1、2月份粮温最低,8、9月份粮温最高。在**仓中紧贴筒壁的粮温接近于仓温,即接近于表层和底部的粮温。越靠近外筒壁粮温越高,距外筒壁2m以内的各层粮温与筒仓群内部各仓的各层粮温接近,粮温分层也比较明显,符合一般规律。
水分:由于散装粮堆内部空气的对流和湿热扩散现象,容易造成表上层粮食水分增高,形成结露。筒仓散存粮食也不例外(尤其是通风死角处),冬季表现为表层粮食水分较高,夏季表现为上层粮食水分较高(一般在2m深以上,个别部位4m深水分也在13%以上)。然而,通过用深层扦样器取样和倒仓时从底部取样检测,发现4m深以下粮食水分一般保持在安全储藏水分标准以内,其粮情比较稳定。
虫害:筒仓储粮害虫一般在表上层密度较大。虫源除入粮时随粮入仓外,主要是受外界感染而形成。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上下粮食出人孔处的缝隙及机械设备与粮仓之间的通道,如减压管、溜管、人孔等处。虫种按发生的频繁程度排列主要有米虱、扁谷盗、玉米象等。
储粮管理
适时通风,降温降水:冬季利用干燥寒冷的气候进行通风,并通透通彻底,将粮温控制在10℃以下。冬季进行通风降温,粮温从下部向上逐渐降低(通风采取上吸式通风,冷风从底部进人仓内)。如果每年冬季都实施通风降温,筒仓储粮可保持常年低温储藏(表层和底层及靠近外筒壁的小部分粮食除外)。进入夏季,气温较高,则以密闭保温为主,并结合防虫治虫。
定期喷洒防虫线防止害虫感染:对储粮害虫,坚持以防为主。当春季气温回升,储粮害虫开始活动时,定期(一般每半月一次)在粮食出入孔及机械设备与粮仓之间通道处用防虫磷或敌敌畏喷洒防虫线。只要预防得当,可做到一仓一年只熏蒸一次,甚至不熏蒸。
按时查粮:在日常管理中,按照《粮食储藏技术规范》认真检查粮情。筒仓粮堆较高,中下层水分较低,表上层水分高。每周检测一次4米深以下的粮食水分、虫害情况,每季度检测一次中下层粮情。筒仓人孔处、中心减压管附近、外筒壁处、星仓四个角是检查水分和虫害的重点部位。对检查的数据逐层逐点与上周,乃至去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定期放粮预防结拱:坚持定期对各仓的部分粮食进行自循环倒仓,一般每年冬季进行一次。定期放粮可有效地防止减压管内粮食的板结;在放粮过程中取样检测底层粮食质量情况,以做到对全仓粮食心中有数;同时在倒仓中检修机械运行情况。另外,每季度运转一次机械设备,对其定期养护,以防锈蚀,确保粮食出入库工作顺利进行。
结露的预防:预防采取冬通风,夏密闭,春秋保平衡措施。冬季利用干冷空气进行机械通风降温、降水;夏季由于粮温低,外温高,主要是外结露,水源来自外界,因此应对各仓进行密闭,并采用相应隔热措施;春秋两季一般是白天热,晚上凉,应选择有利时机开动风机,平衡粮层温度,尽量缩小粮层温差,减少结露。
结露的处理:对已经出现的表上层粮食水分偏高问题,冬季利用机械通风在降温的同时对粮面进行翻倒降水。其它季节如果不适合通风,则用生石灰吸湿降水。
环流熏蒸彻底杀虫:筒仓熏蒸由于粮层厚,熏蒸气体渗透困难,靠气体自身扩散速度慢,难以达到杀虫目的,因此在筒仓熏蒸中一般用环流熏蒸。可利用减压管进行筒仓内环流熏蒸、通风降温和除尘防爆。减压管内环流熏蒸与一般的外环流熏蒸相比,气密性好,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缩短防化人员接触毒气的时间。在熏蒸杀虫操作中要注意筒仓气密性、药剂的选择和防止磷化氢气体燃爆等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