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请缨挑重担 攻坚克难助脱贫

白城日报记者 张芙

“省里来的范书记,帮我们修路、栽树、建厕所、砌院墙,还带来了不少项目,让我们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走进洮北区洮河镇新发村,经常会听村民这样说,这位让村民口口传颂的范书记就是新发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范国辉。

新发村位于洮河镇的东南部,距洮河镇13公里,全村共198户,总人口6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90人。多年来,全村老百姓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种几亩口粮田维持生计。新发村基础建设弱、发展思路不清、挣钱项目少,是典型的贫困村。在村里群众看来,想脱贫致富是一个根本实现不了的梦。

精准施策 补齐党建短板

51岁的范国辉是省市场监督管理厅调研员,2016年,他主动请缨担任洮北区洮河镇新发村第一书记。从到村里的那一刻起,他就迅速转变工作角色,扎实开展驻村扶贫工作。3年多来,范国辉用实干精神为新发村开辟了一番新景象,新发村已经实现脱贫,正在巩固脱贫成果。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支部就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车头。范国辉一到任,就将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点,他坚持深入村里进行调研,摸清找准了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的现实情况。通过调研,范国辉了解到,新发村党支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党组织发挥作用不明显,党员教育欠缺、意识不强,模范作用发挥不好。这是支部建设上的问题,更是制约村里整体建设的主要症结。他紧紧抓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契机,指导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集中学习,请党校专家给党员上党课,进一步加强党员的知识储备,增强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员作用,凡是村里的集体活动和重大任务,都坚持党员带头,不仅党员得到了锻炼,村民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很好的调动。他还组织创建了党建微信工作群,发挥“指尖上的党建”作用,加强对**、党规和监督条例的学习,提高了党员教育的即时性和高效性。如今,无论是在村屯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还是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都能看到党员的身影,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就是标杆、就是旗帜。

谋划项目 凸显驻村担当

作为第一书记,范国辉知道要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最重要的还是多搞产业项目。

土地是农村的基础,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要想实现脱贫致富必须要在土地上动脑筋、想出路。为此,范国辉坚持每天深入田间搞测试,分析土壤特性和当地的气候特性。他用自己的口袋装土样,请在长春农业方面工作的同学帮助分析检测各种元素含量,还经常打电话向省里专家请教新发村这片土地上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以及经济作物。

经过几个月的调研,范国辉深入分析了新发村的土地特点、气候特点,找到了不足和优势。他积极向上级争取柴改电项目,建设高压线路、低压线路及变压器等设施,共打抗旱水井86眼。他几乎每天都抽出时间找各地成功经验做法,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他向省农委争取了玉米试验田,共种植农业大学959等玉米新品种14个及一个对比品种,现已经试验成功并争取到省农委资金支持。在他的努力下,新发村实现土地流转450公顷,用于改变种植结构,其中种植粘玉米250公顷,水稻约200公顷。他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庭院经济5公顷,探索订单农业的模式,全部种植谷子,达到全村覆盖。此外,他还协调建立了玉木耳农业标准化示范园,玉木耳走进农博会,远销全国各地,成为带动全村脱贫的主要产业项目。通过以上项目建设,新发村已经变成了一个富裕的乡村,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带来的温暖。

说起致富经,范国辉滔滔不绝,激情满怀。他说,遵循“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规律,为村民发展稳定增收的产业是关键。他做的一切都让百姓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全村人的好书记、贫困户的好亲戚”。

集中整治 旧貌变换新颜

如今走进新发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丽乡村示范村”几个大字,绿树成荫、巷道整洁、路灯成排,笔直的水泥路、亮丽的文化墙、干净的庭院……新发村曾经那种破败不堪的萧条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一切变化源于村民的付出,更源于范国辉的精心筹划和不懈努力。

范国辉刚上任时,村民还在面对“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不堪境遇。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范国辉积极与原单位及市里、区里进行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经过他一年时间的努力,为新发村修建水泥路7公里,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家家到门口,争取协调资金铺设路旁彩砖约28000平方米,达到全村硬化无死角;协调建设太阳能(同时带风力发电)路灯100座,覆盖全村,村民晚上回家再也不用担心因看不清路而发生意外情况;为每家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栽植李子树、海棠树等3000余棵,不仅绿化了环境,也使村民吃上了新鲜可口的李子和海棠;协调资金为村民建设院墙12000多延长米,整齐划一,美观大方;协调资金为村民修建水冲厕所53座,向洮北区文体局协调4万元用于购置村文化活动室及文化广场活动器具、设备等;协调完善了村部的办公、就医、学习等设施,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同时,范国辉还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筹措资金,改造自来水管网,让群众吃上放心水。

这一串串数字,是范国辉用无数个日夜奔波协调和努力付出换来的,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志智双扶 夯实致富根基

3年多的工作实践,范国辉也深刻认识到,只有“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实现真正脱贫。范国辉下大力气抓扶志和扶智工作,牢固树立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理念。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把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放在第一位。

针对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针政策、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等,他都深入各家各户进行广泛宣传,尽最大努力让广大群众去了解和体会。对于“懒”这类贫困户,他确立帮扶的核心就是教育他们树立起“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创造幸福生活。对于“病”问题,他积极与对口帮扶单位进行沟通,共同帮助其渡过难关,还积极帮助他们想些力所能及的创收项目。对于想干又缺少思路的人,积极帮助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研究种养方面的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推销产品等,达到整个产业链的帮扶。

如今的新发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作为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范国辉做到了“知群众事、解群众忧、想群众想、暖群众心”,既从物质上给予帮助,也从思想上进行帮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好人民公仆,做好第一书记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