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虎:玉米地里走出致富路

张虎站在玉米地里查看长势。张虎提供

天山网记者 郑卓 通讯员 董春洁

春天是忙碌的季节。进入4月以来,张虎每天都要对一对自己的“春耕账”:40万袋种子尚未备齐,和育925玉米种子还要进一批;化肥也得再备一批,才能备足5万亩耕地需求量;无人机要检修,今年还指望它们在田里派大用场……

张虎是布尔津县泽通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他对公司前景信心满满,“只要市场情况没有大波动,今年我们会有上百万元的收入。”

数十年在玉米地里摸爬滚打,让张虎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了一名农业企业家。

2019年以前,张虎一直在北屯市郊区种玉米。和别的种植户不同,他喜欢折腾,承包的玉米地从几千亩发展到2万亩,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

在市场调查中,张虎发现,布尔津县气候干燥,水源充沛,玉米品质格外好,遂萌生了到布尔津县创业的想法。当听说布尔津县有3万亩玉米地对外承包时,张虎没有丝毫犹豫,很快拍板签了承包合同。

玉米烘干厂解决了困扰农民多年的玉米晾晒问题。张虎提供

创业的路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一场大风吹毁了地里很多玉米苗,补种也不能弥补损失,加之种植面积大,农田管理跟不上,导致丰收的梦想并没有在那片玉米地里实现。他和上百名工人忙碌了一年,到头来亏损100多万元。

当所有人认为张虎要打退堂鼓时,他却作了一个大胆决定:继续增加土地承包面积。

“这人怎么想的?亏了那么多,还敢增加土地承包面积?”一时间,各种猜测都有。但张虎认准了一条道就会一直走下去,毅然增加承包土地1万亩,种植玉米的规模扩大到4万亩。他说,新疆是畜牧业大区,玉米需求量一直在增加。以前失败,主要是因为农田管理不到位,这个短板可以用科技手段来弥补。

于是,第二年张虎的地里,无人机出现了。相对于传统的人工作业,一台无人机一天可完成四五百亩地的作业面,1名工人就可以照料1000亩至1500亩地。

与此同时,蓬勃发展的餐饮业带动了醋、味精等副食品需求,而玉米又是副食品生产所需的重要原料之一,市场价格节节攀升。2020年,含水量30%的湿玉米,市场价为每公斤1.62元至1.65元,2021年则为每公斤1.73元至1.75元。

2021年,张虎收获满满,公司扭亏为盈。

布尔津县秋季雨水较多,不利于玉米自然风干,高水分会打破玉米营养素之间的平衡,还可能导致腐烂,影响收入。于是,张虎又在当地建设了现代化玉米烘干厂,每年可烘干约5万吨玉米,实现产值8000万元,利润可达500万元。

布尔津县玉米种植户李小刚说,烘干厂解决了困扰农民多年的玉米晾晒问题,还能免费储藏,公司帮农民联系销路,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大伙儿的种植信心更足了。

今年,张虎将玉米地承包面积增加至5万亩。他说,很多单位都在为农业企业提供帮助,增加科技种田的“底气”。有了好政策,他对接下来要走的路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