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丰禾现代农机合作社:从艰难创业到行业标杆
马明泽 高太文 黑龙江经济报记者 李宗英

黑河市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现场会在丰禾现代农机合作社召开,并在现场进行大型农机展示。
2010年由11户村民成立的逊克县丰禾大豆种植合作社经过发展壮大,2015更名为现代农机合作社。合作社宽阔的大院,一排排各式农机具分类排列,大马力拖拉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玉米籽粒收获机、联合整地机、播种机、搂草机、打捆机让人目不暇接。丰禾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是远近闻名的千万元农机合作社。合作社从艰难创业到行业标杆,短短的几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中国质量信用AAA级示范社。合作社理事侯宝柱荣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省农村实用人才、黑河市致富能手、黑河市致富带头人。
谈到该社的发展壮大,合作社理事侯宝柱很感慨,也很骄傲。他说,成立初期,缺少资金,经营困难,县里为了支持青年农民返乡创业,为合作社协调了20万元的小额贷款,20万元对现在来说不是很多,但当初对我们合作社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坚定了创业的决心与信心,合作迅速社发展,2017年入社农民年平均纯收入2.6万元,比不入社农民平均多收入4000元。今年,合作社固定资产达到了4600万元,是2011年的90倍;合作社经营土地3.9万亩,是2011年的39倍;预计实现产值1.2亿元,是2011年的230倍;预计利润1600万元,是2011年的53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路径,从单一种植到多元经营。2015年合作社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统一部署,申报了绿色认证、有机认证。2017年注册了“丰禾豆溢香”商标。将合作社的单一式农业绿色发展全面铺开。实行了玉米、大豆、杂粮“三三”轮作制,推广应用了大豆垄三栽培、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免耕播种等技术。建设了“互联网+农业”大豆有机种植示范基地660亩,安装物联网监控系统,实现了生产有记录、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做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领跑者。特别是今年黑河全市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以来,合作社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积极联系了各类大型农业企业,与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公司、黑龙江倍丰集团、海利尔药业集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企业根据土壤、气候、种植作物变化及时调配配方,提供无污染、毒素低的农资,进一步扩大无公害、绿色农业种植面积,品质最高的大豆将使用绿色标识和有机标识入驻超市销售;高蛋白优质大豆与海天酱油、上海仓丰公司等食品加工企业达成销售协议。
努力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实现产销一条龙发展。投资2200万元,实施大豆加工厂项目,年可加工大豆3000吨,生产豆油、豆浆等豆制品。合作社丰盈面粉加工厂出产的石磨面粉受到消费者青睐,每斤卖到6元钱。农产品借助全县电子商务发展契机,入驻电商产业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销售,拓宽产品市场空间。
从因循守旧到创新思维,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践行者。侯宝柱说,以前的思想是既要“种得好”,也要“卖得好”,导致很多企业及农民粮食卖不出高价。但我们是从“卖得好”倒推到“种得好”,准确把握市场脉搏,什么粮食能卖出高价,我们就种植什么粮食,破除了传统的思维观念。2016年国家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合作社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及政策影响,判定秋季玉米价格会出现大幅降价,合作社所有土地都改种大豆,当年秋季,玉米价格仅为4毛/斤,大豆价格为2.1元/斤的高价。面对市场风险,通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方式和与大连北方、吉林双胞胎公司签订中长期订单销售,规避市场风险,最大限度保证了合作社每年都处于营利状态。审时度势,根据期货价格走势,指导粮食种植品种和销售时机,做投入成本和产出对比,锁定每公顷土地固定收益。连续三年与大连北方、吉林双胞胎公司累计签订7万吨玉米销售协议,通过这种形式转变,不仅解决了“卖粮难”问题,而且比“坐家卖粮”增收300万元。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人才是基础,把人才培养作为合作社的发展重点,全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安排资金15万元,为7名合作社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成人教育,取得的最低学历为中专,最高学历本科。鼓励社员考取电工证、化验员证等专业证书。做到了合作社人才不断层,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发展不忘乡里乡亲,积极参与扶贫事业,为13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免费代耕代种,为3名贫困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安排在合作社就业,帮助脱贫致富。今年合作社又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57份,人均年增收2400元。这是一个有着远大目标的合作社,发展规划积聚释放逊克绿色有机生态优势,吸纳科技研发、农资生产、精深加工、物流流通、网络平台等要素融合,建设肉牛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生态采摘园、垂钓池、农家乐等,打造多元化的现代休闲农业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