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糯玉米,为啥汪清县这地儿一棒能卖到3美元,还供不应求?

同样是普通的糯玉米,人家不仅在国内市场销售还卖到了国外,这就是汪清县天桥岭镇绿岭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完成了一棒糯玉米从人民币三元到三美元的华丽转变。

在绿岭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厂区,一车车刚从生产基地掰下的糯玉米棒,运回厂院卸车后,一些雇工开始围着玉米工作。雇工李大姐是天桥岭林业局的退休工人,她说:“我们姐妹来合作社打工四五年了,周边农民每年季节性地到这里打工的有六七十人,计件活也不累,平均每天都能挣上120多元。老板人也很好,还允许我们把不够等级的糯玉米拿回家烀着吃。”

李大姐说的老板叫李洪民,今年53岁,以前在榆树市老家务农,后来到汪清打工。一次偶然机会,他在亲戚朋友的资金帮助下,买下了一个厂子开始进行玉米种植和加工,随后哥三个也陆续来到汪清。

哥三个勠力同心,有负责销售的;有负责生产基地的;也有分管生产车间的。


近年来、随着朝鲜族村民出国或是到沿海等地打工潮掀起,李洪民瞅准商机,开始流转周边村屯朝鲜族村民的土地进行糯玉米种植。

在管理土地过程中,李洪民首先通过土壤改良,用秸秆、废旧菌袋木屑以及猪粪、牛粪制造农家肥等方式进行有机玉米种植。同时他还采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无人机植保等方式科学管理,种植糯玉米面积也由原先的30多公顷扩大到今年的80公顷。

李洪民说:“虽然今年由于受到干旱因素和后期洪涝灾害,略有减产,但总量应在240吨左右,这些糯玉米在经过智能蒸锅、冷冻贮存、生产线装袋包装后,部分在国内市场销售外,集装箱发往韩国、美国等地,出厂的糯玉米到美国市场,能卖到三美元一棒,而且供不用求。”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李玉旺

编辑:于悦